PDF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张肖蕊

鹤壁市实验幼儿园,458030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显得愈发关键。教师应借助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引领他们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大班幼儿教育中,如何巧妙融入垃圾分类生活化的核心实践策略:精心创设环保氛围、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以及生动开展趣味游戏。旨在为幼儿构建一个既全面又生动的环保教育环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实践与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基金资助: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2024-JKLX-002)
文章地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航站,承载着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引领他们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的重任。将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巧妙融入幼儿大班教育之中,对于启迪他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价值

(一)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风尚

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正逐步成型。借助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幼儿得以直观洞悉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深远影响,深切体会垃圾分类的迫切性,从而逐步在心中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进而自觉践行垃圾分类,逐渐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二)增进认知能力,助推全面发展

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不仅让幼儿轻松掌握垃圾分类的精髓,更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亲身的实践,深入了解各类垃圾的分类方法与处置流程,不仅锻炼了观察力、思考力,还增强了动手能力,为自身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强化社会责任感,铸就公民意识基石

垃圾分类,这一关乎社会整体福祉的重任,亟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与持续努力。通过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幼儿能够深切体会自己身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与使命,学会关怀他人、珍视自然,进而在心中播下深厚社会责任感的种子,铸就坚不可摧的公民意识。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环保氛围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探索,首先应从班级内部环境的精心布局启程,打造一个既蕴含深厚教育意义又洋溢无限趣味性的环保小天地。教师应匠心独运地策划并实施垃圾分类角的构建。这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学习角落,更是一个创意满满、教育价值斐然的空间。教师应精选颜色醒目、标识明确的垃圾桶,分别代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及干垃圾(其他垃圾),于无形中引领幼儿学会辨析各类垃圾,播撒垃圾分类的种子。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亲身参与垃圾分类角的装饰,将他们绘制的垃圾分类提示卡和流程图错落有致地张贴于墙面,在无声中深化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教师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烘托环保氛围。定期举办的垃圾分类主题展览,幼儿的环保佳作、科普知识与成功案例在此交相辉映,点燃他们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感。为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策划垃圾分类主题的演讲比赛。诚邀幼儿分享他们在垃圾分类实践中的点滴感悟与宝贵经验。这一系列举措的落地生根,不仅成功营造了一个充盈垃圾分类元素的班级氛围,更在幼儿心中播撒下环保的绿色种子。

(二)融入日常生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教育,应逐步渗透至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教师应把握教育良机,构建垃圾分类教育的生动课堂。例如,早晨入园时,幼儿即可在教师引导下,将手中的废纸、塑料瓶等物品正确分类投放至幼儿园的回收站。当幼儿沉浸在美食的享受中时,教师亦可适时引导他们,将鱼骨、蔬菜残渣等厨余垃圾投放至湿垃圾桶中,逐渐领悟厨余垃圾的分类之道。而在游戏环节,用过的颜料、纸类或布类边角料等,同样可成为垃圾分类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应借此良机,向幼儿细致讲解废弃物的分类方法,并鼓励他们亲自参与分类投放,培养初步的环保责任感。此外,将垃圾分类教育延伸至家庭,是深化幼儿环保意识的重要一环。教师应积极倡导幼儿在家中也践行垃圾分类,与家长携手共筑环保的坚固防线。幼儿可化身环保小卫士,提醒家长使用环保袋购物,减少塑料袋的消耗;同时,也可倡导拒绝一次性餐具,选择可循环利用的餐具,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却在幼儿心中播撒下环保的绿意,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绿色生活的理念。为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应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与合作,确保幼儿在园中和家中都能接受一致且系统的环保教育。

(三)开展趣味游戏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应当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的乐趣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垃圾分类知识,进而深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科学探索区,教师可匠心独运地推出“垃圾分类小达人”桌面游戏。幼儿掷骰子前行,每到一处,便需将代表不同垃圾的棋子精准投放至对应的分类垃圾桶内,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对不同垃圾的归属类别有更为深刻的记忆。为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教师可精心策划“垃圾分类小侦探”互动游戏。事先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藏匿垃圾模型或图片,并给出提示线索,幼儿需分组协作,依据线索寻找垃圾并正确分类,于实践中真切感受垃圾分类的乐趣与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与幼儿携手共创一系列“垃圾分类创意拼图”与“垃圾变身记”手工活动。拼图游戏中,幼儿需拼接出完整的垃圾分类场景,在无形中复习垃圾分类的知识。而“垃圾变身记”手工活动,则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如废纸板变笔筒、塑料瓶成花盆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环保创新意识,迈向绿色、可持续的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不仅承载着教育的重任,更是一场引领未来方向的绿色革命。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引领幼儿一步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环保意识在他们纯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为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篇章。

参考文献:

[1]郑蕴.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分析[J].文渊(小学版).2019,(7).

[2]戴晨诗. 幼儿垃圾分类行为养成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9(A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