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1+X”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付鸿儒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大连市,116110

摘要: 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针对“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基于“1+X”证书制度,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结合课程特点与行业需求,本文探索了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实践环节的强化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4.1571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领域的核心设备,其机械部件的装调与维修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为了适应行业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趋势,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对“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

一、“1+X”证书制度与课程改革背景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1+X”证书制度中的“1”代表学历证书,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后所取得的毕业证书。“X”则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生具备的相应职业技能的认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些证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拓展就业创业能力。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同时,它还有助于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改革背景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在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难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方面

当前,“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内容面临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与新技术、新工艺的紧密衔接,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等一些问题。此外,课程内容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应用所学知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新课程内容,加强与新技术的融合,并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二)教学模式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互动性和实践性严重不足。这种“填鸭式”教学难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教育需向更加互动、实践导向的方向转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创新,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三)实践环节方面

实践环节在“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实验设备匮乏、内容单调且实验时间安排紧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和经验积累。缺乏充足的实践,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掌握和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1+X”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与新技术、新工艺的衔接

针对当前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我们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实现与新技术、新工艺的衔接。具体来说,可以引入数控机床的最新技术、新工艺和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关键。我们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管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丰富实验内容,延长实验时间。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产教融合

基于“1+X”证书制度,我们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入课程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考核体系,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四、教学改革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一)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技能测试、实践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反馈机制建立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企业反馈等多种渠道收集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改革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同时,建立定期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

五、结论

通过对“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希望“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罗广权,封钰明,谢东津,等.基于“1+X”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3,(08):71-75.

[2]龙艳红,徐庆锋.“1+X”证书制度下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3,(03):189-192.

[3]杨亚琴.《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9,(17):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