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对乳房肿瘤患者多数则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乳房肿瘤不但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女性患病后对其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加上手术治疗可能影响身体外观,最终导致患者心理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对预后恢复带来阻碍[1]。为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文将研究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对,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占31例,均符合本次选取的要求,且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与签字。对照组3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60.11±0.3)岁;观察组3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为38岁,最大为69岁,平均年龄(58.23±0.8)岁。经比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得出,统计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护理方式主要按照临床治疗需求开展护理工作,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通过指导尽可能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观察组31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环节:(1)术前护理干预:由于患者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所以患者在术前心理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压力的产生来源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及其他原因,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告知患者护理的措施对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护理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通过向患者讲述以往治疗疾病成功的相关案例,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依从性[2]。(2)术后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恢复的关键与重点,切口产生疼痛、加上患者负面情绪的干扰,可能会加重患者疼痛程度,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疼痛的特点、部位以及性质,了解患者感受,通过注意力分散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止痛[3]。
1.3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况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差,相反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检测数据内容,计量资料的表示用(x̄±s),组间数据进行检验通过t值来完成,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²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两组差异通过p<0.05为界,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经比对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后得出以下结果,焦虑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比对情况(x̄±s)分
3、讨论
当今社会女性患有乳腺肿瘤的发病率日渐增多,会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患病后的女性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那么在治疗期间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早日恢复健康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根据临床经验和实际情况了解到,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负性情绪的产生,有很高的可行性,只有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安慰,才能使患者在治疗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向患者开展有关疾病的宣教知识,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异常时,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并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5]。通过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甄别后得出以下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由此可知,心理护理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优势显著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可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珊珊. 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年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 000(011):144-145.
[2]王双群, 刘莉. 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03):143-143.
[3]文琪. 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11(05):299-299.
[4]陈静静, 王鑫.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模式及实施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20):12-30.
[5]柯冰辉, 邱波. 综合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20):3647-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