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证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作胃脘痛,多由于外邪侵袭、饮食劳倦、情场所伤等因素造成,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突发疼痛,如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均为脾胃虚寒证范畴[1]。治疗方式各有千秋,近年来,对于脾胃虚寒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多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达到提升疗效的功效[2]。本文旨在分析中医护理措施对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效果,结合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临床患者作进一步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脾胃虚寒证患者,运用动态随机划分为2组,参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讨组43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纳入标准:符合脾胃虚寒证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与其家属对于护理原理、方法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或存在缺失情况的患者,合并精神方面疾病而不能良好配合研究进行的患者。
研讨组:年龄36.7-68.3岁,平均(48.52±7.41)岁,男女比例28:15。病程从0.2-3.8年不等,平均(1.84±0.52)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重度、中度、轻度患者各有9例、23例、11例;参照组:年龄37.3-68.1岁,平均(48.78±7.23)岁,男女比例29:14,病程从0.3-4.2年不等,平均(2.09±0.38)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重度、中度、轻度患者各有8例、25例、10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常规健康教育、良好病房环境保持、遵医嘱用药指导等措施的实施。研讨组患者辅以中医护理干预,详述如下:
1.2.1 疼痛与情志护理干预
脾胃虚寒证患者常有剧烈疼痛表现,一旦发生,首先是禁食,在疼痛得到缓解后,可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患者饮食停滞,可采用盐汤催吐积食,也能够缓解疼痛。可让患者口服保和丸,同时配合胃、胆、脾、胰、大肠、交感等穴位进行按压。对于寒凝气滞患者可在其脘腹部放置热敷袋温热敷治疗。脾胃虚寒证患者因疾病困扰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发现后应当给予其适当的情志护理,掌握患者不良情绪的根源,结合其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为其进行情志指导,增强其积极治疗的依从度。
1.2.2生活方面的护理措施
胃脘痛多为饮食不规律所致,那么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是关键,叮嘱患者少食多餐的就餐原则,强调暴饮暴食的危害,告知饮食以清淡、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减弱或消失后,多数患者会误以为疾病已治愈,往往轻视保养,极易造成病情出现反复,此时的健康宣教工作极为必要,强调良好生活习惯的保持,情绪的适当控制,定时复查的重要性等。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并记录,主要从胃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消化性溃疡穿孔等三个方面予以对比。
1.4 数据处理
将研究数据记录于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计数类型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例数(%)形式表达,x2验证,当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发现研讨组并发症总计发生6例,其发生率13.95%较参照组55.81%明显更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n(%)]3、讨论
脾胃虚寒证即胃脘痛,在临床较常见,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症,患者常伴有上腹部持续疼痛、食欲不振等表现,西医治疗方式盛行,可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复发率较高,而且因长时间服药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脏器[3]。中医学理论表明,脾胃虚寒证与作息、饮食规律息息相关,主要致病机制为脾胃失于温养,因此关键在于缓解疼痛的同时温和健脾[4]。中医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将脏腑、经络、气血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始终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核心,通过饮食干预、情志护理、健康宣教、穴位按压等一系列手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5]。
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13.95%较参照组55.81%明显更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通过分析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进一步证实了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丽君.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23-224.
[2]何娟.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0,54.
[3]雷茂青.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16):229-230.
[4]刘妍.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J].系统医学,2017,2(1):140-142.
[5]王琴.探讨中医系统护理干预用于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患者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2018,24(2):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