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生们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从物理学的视角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是促进他们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高中物理老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关键点并充分利用它,可以说是一项较为完整的工作。它可以起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加强学生的思维质量、实现素养教育的目的等多重作用,但是,要实现多个功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要以物理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师生的合作,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1、创新思维的内涵
思维是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根本的反映,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思维主要是一套连续的概念,并且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创新性思维”看作是一个人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新奇而特殊的思维形态,这种思维形态可以对原本的物体的认知状况进行重组,从而对一件事情进行高效的探索。所以,即使一种方法曾经被人使用过,但是如果在认识或者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重组和调整,那么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种创新性思维。
2、高中物理教学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路
鉴于以上提到的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如下方面进行思维上的调整。
2.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教学
第一,老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中去进行创新性的思维。随着高中生的智力逐步发育,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快速地发展,在这个非常时期,老师要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技能和思维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老师要仔细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特征,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掌握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在尊重他们的个性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性格进行优化和改革,把最优的改革目标对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发展。比如,在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团队,然后让他们在拿到相关的实验探索资料后,进行较为全面的小组独立探索。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地调节,同时也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改。
第二,老师可以将物理学史引进到课程当中,利用物理学史的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去记忆,牢记那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情绪和态度,还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些关于知识和技能、创新思维的启示。在课堂上,高中物理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指导功能,让自己的物理史知识素养持续提高,然后将自身的知识素养和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第三,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指导作用,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评价,让评价具有创新性的指导作用。要实现好的指导作用,老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主体性和开放性。第一,评价要与目前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并着眼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和创新思维的表现情况等。第二,要强调学生的方向性,让学生的主体特征凸显出来,也就是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更注重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能够大胆地设想,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思维的活化。
2.2注重从学生的视角进行创新性的实验
在老师的创新性思维指导中,学生应该有合作的意愿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良好的创新性思考教学结果。因此,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尝试。
第一,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堂的乐趣。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灵活地利用现代教育科技,比如,牛顿于苹果树下发现了引力,阿基米德于浴室中发现了浮力,这样的故事,不仅不会让他们感到无聊,反而还能引起他们的极大的兴趣。
第二,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和探索性地学习。和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它更加注重问题的探索,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索,也可以被看作是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方式。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独立价值分析为指导,积极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指导。
2.3注重内涵上的改革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想使其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老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这个特性,从内容的视角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教学中,重视实验,合理地改变实验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最优的改进,这是从内容的视角出发进行的一种创新性的思维。
首先,老师应该意识到: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出自己的创新力,就必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边学边做,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境界。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目的,把课堂的组织形式由老师示范向学生操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逻辑思维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为便于学生从物理学科的特点中获益,老师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对实验数据处理环节进行优化。不管是老师的操作,或者是学生的操作获得的实验资料,都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后,才能与实验的结论联系起来,体现出物理规律的效果,并且通过对这些实验资料的分析和加工,可以让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已获得的创新思维,并且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同学们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首先,如果我们要测定的物理量可以被直接测定,则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物理量,将测量的数据取平均值。比如,在测试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以多个测试物理量,并对测试的数学模型进行多次的计算,这对学生的创新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第二,图形法,这种方法使用简单、直观,适用面也很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多组实验资料记在一张表上,将数据放在相应的物理量的横轴和纵轴极坐标系统中,再进行检验,这样就可以根据倾斜和纵轴线的坐标来获得待测的物理量,同时,由于实际的参与和即时的思维,可以获得创新性的思维。
结语:
创新性思维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的物理教学阶段,该学科的老师应该根据素养教学的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性思考发展的机遇。教学的实际经验表明,从老师的视角改变,学生的视角的积极配合,教学内容的积极地顺应学科特征,这三方面一起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康长建.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中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3):63-64.
[2] 郑素侠.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4):38-39.
[3] 杜兆年.浅谈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