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供水保障的新思路

徐凡茗

陕西省延安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指导站,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如果不能解决乡村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很难稳定发展,甚至会阻碍经济增长,也会影响到农村居民享受各项基础设施服务。为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对农村各项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农村经济得到更好发展,特别是农村饮水保障上,会对现有的饮水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促使农村饮水更加发展,以此确保饮水供给和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供水保障;新思路
DOI:10.12721/ccn.2022.1576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供水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转变,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稳定有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需要细致分析现存于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中的各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专项可行的解决对策。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供水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适合的饮水产品,技术使用落后

中国对供水技术的研究主要先针对城市地区,没有对农村区域展开深入分析,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农村饮水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初步的供水技术逐步完善。但是,多项关于供水技术的研究都是对国外或城市供水技术的延伸,没有针对农村区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主要针对单学科领域研究,没有通过对饮水技术扩展到其他知识领域中;产品研发更多是面对城市,对农村饮水问题作用不大;多数饮水方面的高新技术并不符合实际,甚至很难对现实问题起到解决作用。

1.2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安全问题

现阶段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运行期间也存在较多安全问题,如没有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农村地区人们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山丘地表水受采矿、工业废水污染,地下水内含有较多金属离子。2)水面粗放养殖较为严重,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情况,部分地区农民为进一步提升农作物产量,随意使用化肥及农药,导致农村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难以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季节性趋势较为明显。在遇到干旱年份时,水库蓄水量不足。4)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实施集中供水的难度较大。5)农村供水采用多头管理方式,没有制定统一行业标准。现有农村供水主要受卫生、环保、建委等多头管理,管理职责相互交叉。6)在农户实际用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市场效率低,供水成本高,运行费用不足,致使规范化管理欠缺,饮水安全无法得到持续保障。

1.3缺乏专业队伍,工程管理难度大

农村饮水工程设置和城市存在较大区别,城市人口居住集中,饮水工程管理相对容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任何饮水问题;但是农村地区人口分散,饮水工程基本遍布农村整个区域,相同人口的供水范围往往是城市的很多倍,管理难度非常大。当前,针对农村地区供水管理基层政府都设立了很多管理站,对本地区域供水工程进行管理,但是都受到人员限制,普遍只有几个人,无法对该地区供水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难以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和供给。

2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原则

为有序推动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开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期间的用水需求,还需要明确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原则,加大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力度。1)遵循城乡融合原则。在县域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目标,以水资源实际承载力为基础,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规划。2)遵守节能环保原则。将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保障水环境质量作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供水保障工程中的生态效益。3)遵循统筹兼顾原则。在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实施供水网络延伸,集中开展净水工艺优化、管网改造工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力量,采用科学手段提升社会参与度,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与人力支持。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饮水保障的措施

3.1健全管理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地方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与运行管理责任,确保农村供水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创新工程管护体制机制,发挥部门合力,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拓展工程建管资金筹措渠道,完善水价形成、水费收缴、评估奖惩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方式,降低管护成本,高质量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3.2加强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

农村饮水在维护和管理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分布区域广,仅仅依靠人力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大规模饮水管理人员的投入,也会加大地方财政的负担,甚至造成水价升高。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区域类所有的饮水工程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可以随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各项监测设备观察水网运行情况,对出现各类问题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故障发生点,从而保障饮水供应。信息化技术使用后,往往基层的饮水管理人员只需要技术人员就可以,不再需要大量的收费人员,对人员需求减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也能提升饮水保障成效。

3.3农村饮水工程升级改造

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工程改造提升是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统筹水源工程建设和配置,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加快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强化水质安全保障;升级改造农村供水设施,提高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解决农村供水“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巩固拓展农村供水成果。

3.4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发展模式

不同类型村庄的供水需求及供水保障工程发展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城郊融合类村庄需要综合考量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需求,通过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使城镇供水网络能够向周边农村延伸,结合村庄特有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业发展需求,增强供水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针对特色保护类村庄,应当重点结合乡村旅游业,要求在建设供水保障工程期间,应最大限度保留地区原始地貌、传统人文环境。

3.5以技术保障水质

加强小型供水工程水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规范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套改造。依托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力量,以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为手段,加快适宜净化消毒装置的研发和应用。按照新标准对标达标,推进工程规范化建设与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应配尽配完善适宜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并规范使用,发挥实效。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部门更加关注农村区域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逐步缩小城市差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容包含很多,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需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保障饮水安全和供应充足,才能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有序进行。当前,针对农村饮水问题应当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增强饮水安全。通过对饮水工程检修维护,加强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确保饮水工程实施升级和改造,有效提升饮水工程的使用寿命。建立饮水安全机制,加强水质检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