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智能电网背景下变电运行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李志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1380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主导趋势。在智能电网中,变电站作为能源传输与转换的关键环节,其运行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愈发引人关注。变电运行技术的持续革新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智能电网背景下变电运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以期为能源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智能电网;变电运行技术;创新;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4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变电运行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力设备的老化,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变电运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因此,研究智能电网背景下的变电运行技术创新与应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保障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1变电运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系统是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任何电力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其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引入是关键一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自动化调度,从而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变化,实现快速而精准的调节,有效降低了故障风险,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此外,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变电站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2促进能源转型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推进能源转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各国政府和能源领域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背景下,变电运行技术的创新对于促进能源转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引入新型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材料,可以减少电能传输损耗,提高系统能效,降低碳排放,为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例如,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输电线路的电阻,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另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变电运行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平稳接入和高效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可以更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当前变电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

变电运行技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随着电力系统的长期运行,变电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现象。这种老化不仅体现在设备的外观和机械部件上,更关键的是电气性能和绝缘性能的下降。老化的设备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故障率和更短的使用寿命,这直接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设备的维护不足也是当前变电运行技术的一个重大问题。许多变电站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计划和制度,导致设备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的状态。这种状况下,设备的小故障很容易被忽视,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大的事故。

2.2电力负荷波动与调节能力有限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用电负荷的波动,变电运行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方面,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对变电设备的容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用电负荷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变电运行需要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然而,当前变电运行技术的调节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电力负荷波动的需求。一些变电站由于设备陈旧或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应对负荷高峰期的电力需求,导致电网电压波动、频率偏移等问题频发。这不仅影响了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还可能对用户的用电设备造成损害。

2.3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不足

当前变电运行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仍然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一方面,许多变电站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和深入,导致变电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有限。这使得运维人员难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变化,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需要改善;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需要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变电运行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3变电运行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3.1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推广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引入更加智能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自动化调度。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操作人员的疲劳和操作误差,更可以降低故障风险,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当前,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比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技术,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的分析,预测设备可能的故障和损坏,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避免由此带来的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此外,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能够适应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实现智能化、自适应调控,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3.2智能监测与预测技术的应用

除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推广,智能监测与预测技术也是变电运行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对变电站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智能监测与预测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配置,减少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碳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的更有效利用。例如,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进行准确预测,优化电力调度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这种预测性调度方式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还有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供需矛盾,促进了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3新型设备和材料在能源转型中的应用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型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应用正在成为变电运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智能化设备等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电力转换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为能源转型注入新活力。超导技术的应用,使输电线路电阻大幅降低,电能传输效率明显提升,有助于解决传统输电线路长距离输送电力时的能量损耗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智能化设备的引入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未来能源转型提供坚实基础。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变电运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在未来,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变电站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智能电网系统中的核心节点。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拓展研究领域,促进变电运行技术与智能电网系统的完美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能源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禹然,赵子凌龙.智能电网中的变电运行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11):240-241.

[2]陆靖滨.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3,(05):207-209.

[3]苏建民.智能电网的变电运行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02):84-86.

[4]林钟楷.智能电网的变电运行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11):264-265.

[5]唐玮良.智能电网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0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