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中物理在初中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爱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物理课程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概述及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定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重在“探究”,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根据物理材料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的自主设计和具体操作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理论知识的掌握,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加深知识的记忆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发展
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发展来看,其是在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应运而生的。由于教育不断提出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号召,越发注重教育质量等原因,使得各科教学活动不再一味追速度和教学的表面化,而是通过实际教学来培养学生真实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深受束缚的学生来说,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心生厌烦之绪,而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的模式的出现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其次,探究性学习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融入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原来的物理课堂模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促使物理课堂氛围更具趣味化和丰富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急剧增长,从而带动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最后,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从实验的设计方面还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进而有效解决疑问,有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首先,传统知识灌输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由于课堂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很难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积极性。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感,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减退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际操作和观察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实验往往只是教材中的附加部分,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动听讲和记忆知识,缺乏探索和思考的机会。而在实际情况中,问题往往是多样的,需要学生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能力,限制了他们在面对新情境时的应对能力。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实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多依赖于教师的演示,受到课堂时间的局限,学生无法参与到实验当中,教师会通过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一知半解,物理素养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认识到探究实验教学的优势,将探究性学习渗透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打破学生的刻板印象,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例如,在教授“凸透镜成像”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做出调整,组织开展探究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视频帮助学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接着带领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凸透镜成像和哪些因素有关,接着呈现实验道具,与学生一同参与实验操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调整光屏的位置,通过变换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三者的距离,观察蜡烛的成像变化,从中归纳总结成像规律,结合实验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积累经验,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机械能”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程分为“想想做做”小实验、“动手动脑学物理”小实验和“探究”类实验三部分。如在“想想做做”小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表现动势能的转化,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动势能的转化无处不在。又如在“动手动脑学物理”小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习观和创新意识。再如在“探究”类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基础上,自行分析斜面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后,设计方案完成“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探究实验,本实验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同时鼓励学生用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将问题带到课堂之外。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创设探究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改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互动沟通的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思路指引,并创设浓厚的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光的反射与折射”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光的反射现象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探究,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并提供实验道具,引导学生借助实验理清光的反射现象中三线的位置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互动沟通制定实验方案,运用玻璃砖、白纸、激光笔等工具验证自己的猜想,将玻璃砖放置于白纸上并画出一条入射光线,操作激光笔沿着入射光线射向玻璃砖,通过合作折射光线。在实验中学生会积极地思考,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结合现象理解物理概念,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探究性学习与教学改革要求相符合,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地物理知识掌握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传滨.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8):166.
[2] 陈冰.探究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向[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00(004):P.88-88.
[3] 刘松. 如何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 中外交流,2021,28(6):311.
[4] 杨水金.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究性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思考[J].神州旬刊.2020,25(1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