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里能鲁西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西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2′36″~116°37′57″;北纬35°31′08″~35°37′01″,井田面积为54.4181km2。鲁西煤矿始建于2000年7月18日,2002年9月9日建成投产。鲁西煤矿原隶属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管理,2016年9月根据省政府安排,划归临沂矿业集团管理。矿井属于宁汶煤田,现开采两个水平,分别为-300m水平和-405m水平,主采-300m水平3煤。主要可采煤层山西组3上、3下、和太原组16、17煤层。
1.煤层反顺序开采问题的提出
鲁西煤矿辅助采区北侧3上煤层,因前期地质勘探程度低、开采技术条件等原因,赋存48.2万吨的可采资源。随着矿井煤炭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安全、高效地回收上部遗留的煤炭资源,成为矿井当前面临的问题。
2.煤层地质条件分析
2.1煤系地层基本情况
煤系地层均为二叠系山西组,受区域煤层赋存情况3煤分为3上、下两层煤层,3下煤层已经回采完毕。区域内构造发育受F107断层受影响,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厚度变化较大,南侧块段倾角、厚度变化较小,赋存稳定,夹矸增多,煤层逐渐向北变薄。
2.2煤层顶底板特征
区域内3上煤层大部可采。煤层可采厚度为0. 70m-1.52m,平均1. 2m。
顶板岩性平均厚度2m,顶板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局部夹炭质泥岩伪顶;底板岩性平均厚度4.7m,底板以粉砂岩、泥岩为主。
2.3反顺序开采可行性分析
反顺序开采煤层的方法在鲁西煤矿属首例,无经验。根据开采采场上覆岩层活动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反顺序开采煤层能否成立,主要因素取决于上、下煤层的层间距、采高、岩性及层间结构、煤层倾角、煤层采出后时间。
2.3.1 3上、下煤层的层间距
2017年8月对区域内进行补勘分析,3上煤层与3下煤层的层间距3-42m,平均21m,由浅部向深部层间距逐渐变厚。具体煤层间距如附图3上、下煤层间距等值线图和辅1、2、3钻孔综合柱状图。
上行开采的判别法都是围绕层间距和采厚进行的,3上、下煤层之间的间距和3下煤层采厚是影响上行顺序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用3上、下煤层间距与3下煤层厚度的比值(K)进行判断:K=H/Mo
式中:H一层间距;M-煤层厚度
K=3~42/2.8=1~15
上、下煤层的层间距(H/M)越大、上覆煤层移动越平缓、倾刹、曲率等各种变形值越小,越有利于上行开采。当比值K> 7. 5时,可以采取上行开采。通过计算K值为1~15之间,因此上行开采要在局部地段采取一定措施。
2.3.2采高
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及其高度的根本因素。一般采高越大,上煤层的下沉越大,各种变形值也增大。3下煤层平均采高为2.8m,属于中厚煤层,因此可以采取上行开采。
2.3.3 岩性及层间结构
岩石力学性质及层间结构影响覆岩破坏的高度。当顶板岩石硬度较高时,垮落带和断裂带的发育较高。在垮落过程中,顶板下沉量较小,采空区空间高,垮落过程较充分。当顶板岩石强度较低时,垮落过程中覆岩下沉量较大,采空区高度不断缩小,垮落过程发育不充分,主要以岩层弯曲充填采空区。采取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采场上覆岩层一般都形成“三带”。在不同岩层中,冒落带与裂隙带的高度范围也不同。一般在软岩层中:冒落带高度为6. 30m,裂隙带高度为8. 44m。中硬岩层中,冒落带高度为8.0m,裂隙带高度为21. 92m。坚硬岩层中,冒落带高度为21. 70m,裂隙带高度为40. 50m。
区域内3下煤层为泥岩及粉砂岩,中硬岩层中,3上煤层与3下煤层间距为3-42m,平均层间距为22m,局部小于冒落带高度,大部分处于裂隙带及弯曲下沉带中,因此大部分是可以采取上行开采。
2.3.4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主要影响采场上覆岩层破坏的空间形态。在采空区边界,由于煤柱支撑,剪切应力大,因此,垮落带及断裂带发育较中部高。倾斜煤层随倾角增大,采场顶板岩层垮落后会沿煤层底板向下滚动。煤层倾斜下方的顶板受矸石充填,垮落不充分,而倾斜上方的岩层失去垮落研石的支承,岩层垮落充分,造成冒落带和断裂带不对称。 3上煤层平均倾角5°,属于近水平煤层,因此是可以采取上行开采。
2.3.5煤层采出后时间
尽管时间因素对己上下煤层之间的采动影响关系不大,但是在上行开采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但因为岩层的移动变形与时间相关,更重要的是时间可以使受到采动影响的围岩产生愈合。
波兰学者认为上、下煤层开采的时间间隔为1年以上。前苏联学者认为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时,在层间距为18 m-85 m的情况下,上、下煤层开采的间隔时间为6-12个月。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在层间距为8m-70m的条件下,上、下煤层开采的间隔时间为6 -10个月。
根据国内外上行开采实践经验,上行开采的时间间隔应该在1年比较合适,下部煤层开采1年后,上部岩层的运动已经趋于稳定,下部开采不会受到明显的岩层活动影响。
本区域3下煤层工作面开采结束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3下煤层工作面开采结束1年后开始布置3上煤层的第一个工作面,因此可以采取上行开采。
3.结论
回采工作面反顺序开采鲁西煤矿属于首次尝试,由于没有成型的理论计算及严密的理论分析,离形成系统理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为此类反顺序煤层的开采提供了经验及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陈勇,王红胜,郭念波等.厚煤层上行开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9,(6):913.
[2]贺兴元,续文锋.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礦开采,2006,(4).
[3]徐永圻,申通生,王庆康等.煤矿开采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4]张荣立,何国纬,李铎等.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5]韩加红.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J].煤炭科技,20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