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小学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小学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开始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对如何更好地实施读写教学进行认真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虽然如此,在开展模式上还是略显单一,而且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在大部分教师眼中只是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而且许多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完全按照课本开展教学。例如,教师首先按照课本提供的课前预习导读让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阅读,然后进行阅读教学;在带领学生进行指定课文阅读后,教师就开始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最后,教师根据教材课后的相关习题,给学生布置相关作文题,让学生在剩下的课堂时间或者课后时间完成写作。这样的读写教学看似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其实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完成的写作任务与之前的阅读教学关系不大,这样就违背了进行读写教学的初衷。所谓的读写教学也只是走了过场,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
(二)读写教学不受重视
虽说在新课改的促进下,读写教学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首先,学校对读写教学不重视。学校的课程编排中,阅读课和写作课还是分开的,这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两门分开的课程。其次,老师也对读写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刚开始进行读写教学时,难免对这种教学方式不熟悉,导致课程速度减慢,课堂效率不高,影响教学进度。这就会导致老师“知难而退”,降低使用读写教学的频率。学校和教师对读写教学的不重视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学生,致使学生也未能意识到读写教学对于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作用,这样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无法达到要开展读写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六么”读写教学促进写作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读写“六么”教学理论基础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部分,读是理解,写是运用,二者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所以要把两者结合,绝不是简单的融合就可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教学。“六么”读写教学法是从文章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为什么写这些材料、作文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作者为什么写这篇作文这六个问题来解读。进行“六么”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奠定基础,促进语言应用。但是,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写作服务,阅读教学还有为学生打下终生学习基础的任务。因此,要防止产生阅读是写作的附庸的想法。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把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内容加以整合利用来表达自己情感、观点的过程。写作可以看作是阅读内容的整合,也可以看作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二次创造。这个过程内容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是受到阅读的影响的。但是写作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读写结合是在阅读和写作都可以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对二者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要在理解读写教学的理论基础上,改变之前读写教学法就是读写简单融合的错误想法,同时要丰富教学方式,针对课本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有计划地进行读写教学。
(二)合理使用教材
教学活动中,教材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对教材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同阶段的教材中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侧重点都不相同。因此,教师要自己先吃透教材,明晰整个教材中阅读和写作的侧重点是什么,再从单篇课文入手,明确课文的写作思路,然后再分析课文所在单元的写作共性,确定主题,最后寻找同一类的素材,使用新的素材引导学生写作。寻找素材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阅读再到写作,可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利用教辅资料,在课本给定的主题上再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进行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学
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的写作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刚接触写作,阅读也处于开始阶段,水平较低。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写作是不太现实的,在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仿写,先了解写作是什么,再进行独立写作。针对小学的中高阶段,由于在初级阶段已经进行过简单的写作训练,在中高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在此基础上再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独立写作。从仿写到独立写作,在不同阶段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除了关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还应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智能发育上会有所差异,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同,有的学生天生阅读写作能力强,所以只需稍加点拨,写作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但是有些学生先天能力较差,这样就需要老师进行后天培养。针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而不是偏向某一类学生,这样才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积极评价,完善学生“六么”写作
积极进行课堂反馈与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寻找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促使教师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后也不例外,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点评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但是教师由于教务繁重,无法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写完作文也容易忘,面对老师滞后的评价,难以较好地吸收,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误,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老师不断地强调这些常出现的问题,时间久了其教学无力感会加深,甚至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怀疑,学生一再面对批评,也会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面对这种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创新评价方式来提高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效率,从而把问题积极反馈给学生。采取“六么”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写什么、表现自己什么思想感情、为什么写这些材料、作文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写这篇作文这留个方向来思考。这些方式都是为了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课改的要求。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习惯去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且应该去探究如何更好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利用好读写教学法,更好地教导学生,提高课堂质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娜.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9,(16):77-79.
[2]李欣.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