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郭转转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832000

摘要: 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理以及人文的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以及复杂性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等因素影响,难免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也会在学习上产生一定的差异,会影响高中地理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教师应该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合适的地理教学情境,使课堂变得有趣和生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学生兴趣爱好与积极性也能很好的激发出来,课堂教学质量更高。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法;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地理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该学科综合性比较强、理论知识复杂、知识跨度较大,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很多爱哦是习惯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真正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分层,让课堂更具针对性,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属于文理兼容,有学法兼用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分层教学符合高中地理的教学特点以及需求。地理知识十分烦琐,而且其中还需要涉及很多与推理以及运算相关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分层教学恰巧能够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其次,个体差异在学生的教育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取决于学生的脑力发展,并且很难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合理的方法尽可能地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高中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充分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堂互动进行分层,提高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地理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互动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时,也能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并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对课堂互动进行分层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分层,让学生分层次组建小组,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地理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地理知识时,就需要为不同的小组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展开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优缺点互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能力,拓宽视野,让学生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有利于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这样他们就能够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受成长环境和经历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地理知识基础。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不同的,传统的统一的教学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需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分层教学既是这样的一种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而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开展分层教学这一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例如,在“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后作业分为三层。第一层考查内容为基本概念。例如,判断题“自然因素对交通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可以忽略”。第二层为对单一要素与交通运输分布的关系考查。比如,让学生结合四川盆地探究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而第三层则为高考真题,例如,2019年全国文综卷一选择题6—8题。不同层次的题目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而这样,以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巧用微课技术,分层帮扶

在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思维的发展,这才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习示范演示的作用,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树立学习典范,提升地理学习的趣味度。教师可设置学习的标杆,选择优秀的学生并采取对应的帮扶机制。对于有困难或者是存在问题的学生,他们可积极地向小组请教。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教学需求,发挥引导示范在培养初中学生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初中同学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接受程度,教师需要关注其特点,再进行教学引导工作。

例如,在学习“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河流、洋流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运用微课技术与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采用帮扶的教学模式,即可以选择一名地理学习较好的学生与一名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结成一组,两人可以共同运用微课进行学习和复习。在此过程中,小组内部进行“教”与“学”的学习形式,在巩固学习较好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另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将分层教学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做好学生分层、教学分层和评价分层,更好的落实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一平.地理社团在走班制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0):26-28.

[2]张军,王年芳,贾春蓉.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交际,2018(17):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