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金寿涛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武侯中学,724200

摘要: 如果让所有高中生选择一门自己认为比较难学的学科,多数学生会选择物理学科,物理知识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造成了这一结果。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自主思考,也就很难保证学习效果。问题教学法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劣势,借助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有助于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1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性科目之一,相对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它具有知识面广、范围宽、实际应用要求高的特点。同时,由于它属于初中阶段的进阶和深化,又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合理使用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散思维。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这也契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三是问题教学法可以为高中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切实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而言极为重要。

二、打造问题探索氛围,增强学生求知欲

高中物理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有着广泛的生活应用性特征,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探究出来。采用问题教学法过程中,需要注重打造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不宜把课堂弄得过于严肃或深奥,折损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师进行“弹力的方向”这一个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包含弹力方向这一科学知识的具体现象,包括各种球类的回弹、伸缩玩具回弹的物理现象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观察和思考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前面这么多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弹力的规律呢?”学生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和背后的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相互探究,不会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和晦涩,然后由学生通过事先仔细观察和分析来推导课堂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问题答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把握提问时机调动积极性

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在物理课堂中,对时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这非常考验教师在课堂中的随机应变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问题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一般来讲,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时机多在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在课堂导入阶段提问,在课堂伊始借助有趣、新颖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更积极地开展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中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习实情灵活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结合真实学情而定,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对弹力、摩擦力等概念有了一定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对位移矢量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提装了水的水桶,并结合初中所学内容提问“同一直线上如何求两个力的合力?”引导学生按照分力同向和反向时,分别展开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应用到“等效替代”思想,对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教师再抛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合力是否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或之差呢?”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猜测“合力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鼓励学生通过“等效替代”的思想先找到物体的分力与合力,将其标注出来再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作用力,鼓励学生在白纸上将物体的分力与合力都标出来,再与学生进行沟通,说明重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重力物体就不会自己向下运动,可见运动趋势就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挑选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有更深刻的印象,并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物理学科的学习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选取素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促使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的实用性。但是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当成问题设置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偏离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借助于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比如,在学习“超重和失重”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电梯是很多大楼都有的设备,同学们基本上都坐过电梯,有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一下坐电梯上楼和下楼的不同感受?”由于电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而且学生也经常接触电梯,也就是学生会有很多的经验,因此,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接着教师就引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告诉学生坐电梯上楼的时候会出现超重现象,而坐电梯下楼会出现失重现象,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关于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时的知识点。

五、过程结果双重关注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重过程和结果,此时教师要不断地扩大思考空间,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重逻辑性,不断扩大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答案的获取。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设计的创新,在深入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手段,在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注重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注重新型教学技术创新,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应当被赋予更多的要求和学习标准.教师作为引领者需要注重与时俱进,研习并应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极大的调动,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和强化,引导他们善于用物理的眼光来分析、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的实用性强、知识储备丰富、思维能力层次丰富且勇于创新的物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