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

欧志温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五中学,湖南郴州,424500

摘要: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学家的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就是使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生活能力。当前,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以达到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1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是回归课堂、联系生活的系统化过程,为学生创设互动性强、参与体验突出的高中地理学习情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学习过程更加“外显化”,使学生在掌握地图技能、空间意识的基础上,熟练应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形成必要的人地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对之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做出改变,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未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课堂上依旧使用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所以很多学生会因为地理课的内容无法理解而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的参与度很低,课堂也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应用新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理论与实际没有进行关联

地理学科和实际生活是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新课标要求要对学生运用学科的能力加以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实践相关联。但针对目前实际地理教学情况来说,教师并未进行这一步骤,还是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在遇见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知识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内容讲解,没有对这样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以及举例进行说明,只是匆匆地一带而过,这样会影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对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也会产生影响。

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在不断实践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情境教学水平,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依托生活案例

构建教学情境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培养地理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材料,包括熟悉的地理场景、生活中奇异的现象、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的地理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同时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构建地理教学情境,如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向学生提出问题:万里无云时,气温为什么比多云时要高?在雨天、日出前、日落后没有阳光直射,为什么天空仍然明亮?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总是蔚蓝色的?在深秋和寒冷的冬天,为什么经常结冰?为什么人工烟雾能起到防霜冻的作用呢?这样的生活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必须要强调的是,构建教学情境的案例不仅要来自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更要来自教育、经济、文化、民生、生态建设等社会热点,甚至是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最新规划和政策等,如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活动;人类当前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也可以作为构建地理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教师必须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创新构建教学情境,使其建立在科学性、探索性、逻辑性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建问题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时培养其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中,首先要构建新颖有趣的问题,问题要具有研究价值,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有一定的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这里的高层次问题是指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地理问题,这类问题所构建的情境能很好地发展高中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借助现代教学设备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展示地理信息和知识是地理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有效途径。

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分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反思农业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立体、丰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的农业景观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典型区域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让学生对区域农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视频或图片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形象、具体地探索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农业区位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有所不同,进而明白人们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类型,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教师通过构建学习情境,可以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加深其对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引入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所构建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研究,体验地理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仔细研读课本后开展地理情景剧、课外地理实践等活动。

如在学习“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导游,用情境演绎的方法介绍敦煌的每一处景点和风成地貌。在开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敦煌旅游景点和风成地貌的文化积淀、历史底蕴、特色等信息,然后在课堂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和解说。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中,不仅对风成地貌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促进敦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又如在学习了“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这一节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从河流发源地到入海口的“课内旅游”,让他们综合利用学习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成因及影响,在“课内旅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当前深化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明确了全新方向,为课堂教学学习重点和重要内容提供了关键指引。在全面创新地理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观察、分析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解答相应的热点地理问题,通过为学生营造地理学习场景,深化空间意识,孕育德育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韩晓玉.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J].家长,2020(36).

[3]卓国辉,吴月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探究——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9(34).

[4]孙宝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情境教学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