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张容萍

莆田市茘城区黄石中心小学,351100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致力于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为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意义,拓宽教学效果的边界。在追求“提效增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助力其全面发展,为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DOI:10.12721/ccn.2024.15737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日益完善,为培育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多样化路径与稳固支撑,有效解决了教育实施中的多项难题。面向未来,我们将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多元化探索,实施阶段性评估以跟踪学生成长,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促进学习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同时,引导学生重塑学习路径,为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开启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意义

(一)培养计算机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以面向计算机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开始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找出信息技术知识与思维之间的关联,实现知识与思维的互相转化。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各类实操提升数字文化创造意识,从而形成运用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各类新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创新意识。

(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信息素养早已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一样,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使其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环境,掌握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能够使用计算机正确地获取自己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有助于学生获得信息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并形成受益终生的信息素养,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自身的压力,加强信息素养的科学培育,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效果。学习氛围的塑造应该是轻松的、活跃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新的体验。

《初识“WPS文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操作,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闯关类的游戏,当学生消除一个关卡之后就可以获得提示,然后将“WPS文字”的相关功能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应用中对“WPS文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接下来的学习应用更加流畅自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中普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通过浏览这个网页和互动、参与,培养了对信息的探究意识,也提高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信息处理基础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处理基础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日常功能应用,以及各类功能的具体作用等,都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比如,“认识Windows”一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对“Windows”的发展历史有效查找分析,对比分析现在的“Windows”和以前的“Windows”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在系统操作的过程中对此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与此同时,信息处理基础能力的培育,还要让学生去了解每一代“Windows”的特点,对于最新的“Windows”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观察系统对于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了哪些帮助,如何正确地使用系统能。信息素养的培育要根据现有的系统技术提供辅助,并且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掌握上得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增加课堂互动教学

信息素养培育的时候要有效实施互动教学,以往的互动方法比较单一,不仅没有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受,还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压力。为此,互动教学应深入思考互动的方式、方法,减少互动的矛盾,提高互动的综合水平。在教学《插入表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助自己制作一个学习计划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由总结,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乐于助人的良好态度,在通过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知识欠缺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品质,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强化综合实践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许多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打造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富有新引力,让学生参与到丰富、生动的教学之中。

以《家居设计师--“矩形”与“圆角矩形工具》为例,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分析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矩形”与“圆角矩形”的画法技巧,运用填充样式完成家具设计。对此,教师可以木棉仔的家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木棉仔的家具有哪些问题,例如电视机没有边框、衣柜没有门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地接受为木棉仔的家具设计边框的任务,将学生分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继续为木棉仔设计更多漂亮的家具,并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布置了课外家具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生活。这一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又让其主动积极地完成上手操作,在小组互帮互学中强化计算机应用的合作意识,获得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学生中心原则,强化信息素养培育,并拓展课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理念相融合,力求创新。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拓宽视野,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旨在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一工具改善生活,自主解决面临的挑战,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郁巍伟.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管窥[J].中小学电教:下,2019(4):2.

[2]曹俊.基于兴趣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