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管理部门在进行树木种植工作时,应当结合当地具体气候情况和树木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管理工作,以保障树木的茁壮成长。基于不同的病害问题需要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本文着重结合干旱问题,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1.抗旱造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植树造林工作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目的是改善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基于有些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充沛,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种植人员应当优选具有抗旱能力的树种,并应用专业的抗旱造林技术展开种植管理工作。不过,目前在造林工作环节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自然环境的问题
自然环境的质量会影响林木生长的效果,而干旱贫瘠的地区土壤条件较差,比如,湿度和温度达不到植物的生长要求。导致普通的树种很难在这种地区长期生长或成活,而且干旱直接导致了水分的减少流失。在缺水状态下,植物容易枯萎甚至死亡,影响了树种的成活,更加阻碍了造林政策的实施。因此,实行造林计划首先需要解决土地以及水资源的问题,满足树种生长的要求。
1.2树木种类的选择问题
不同的树木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有些树种喜阴喜湿,适合种植在光照少,土壤环境潮湿的地区。这类树种就无法在干旱地区种植,但是有些林业管理部门为了提升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在林区种植工作中,会选择引进外来树种。而如果选择的树种不适应这种干旱的环境,就会导致树木死亡,进而给林业管理部门造成经济损失,这是需要管理人员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
1.3栽种管理方案的问题
林业工程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只有保障工作的规范性,才能降低树木出现病害问题的几率。这就表示,抗旱造林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种植团队来完成,因此,如果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不达标,就会影响造林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效果。所以,林业管理部门通常会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科学选择树种,拟定栽种管理方案。而如何对内部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以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服从管理。同时,科学提高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规范自身工作行为,推动抗旱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是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难题。
2.科学发挥出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价值的具体对策
在林业工程中,工作人员想要发挥出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任务:
2.1做好水源存储工作
干旱地区的土壤含水量不足,但是干旱地区有时也会出现降雨的天气,这时候,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做好雨水的收集工作,方便用雨水进行树木的灌溉工作。不过,雨水的水量比较少,无法满足树木生长全过程对水资源的需求。基于此,工作人员还应当开渠引水,将其他地区的水源引入林区,方便提升土壤含水量。
另外,目前从科学应用抗旱造林技术的角度来分析,解决水源不足的有效方法有两种:其一采用保水剂技术,灌溉树种。其二采用覆膜技术,阻止水分的蒸发。保水剂是是一种高分子树脂材料,它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在达到饱和状态时将其施用,可以满足树种需要的灌溉条件。而覆膜能够提高土壤湿度,减少水分的流失。因此,这两种技术方法在目前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2.2改善土壤环境
在栽种工作之前,重新整改土地,最大程度地满足栽种树种对土地的要求,从而使抗旱造林条件更加优质。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整改方案,提前对土地实行整改,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沃力,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有利于造林树种的生长。而且,在整地过程中利用外界因素,可以改善土地的病虫灾害,帮助树种更好的成活。一般情况下,整地计划可以提前半年开始实施,在整地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纪律,注意保护土壤中的水分不会缺失,避免随意发挥,破坏施工原则。
2.3科学挑选树种
目前,灌木树种、阔叶类树种与针叶树种,均是我国抗旱造林常见的树种。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属针叶类树种,其次是灌木类树种。针叶类树种中主要包括白皮松、杜松与油松,这3种针叶类植物均具备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松树生长速度缓慢,并且自身附加值低,因此抗旱造林中通常不会选择针叶类植物进行种植。
另外,在树种选择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林业工程的经济发展问题。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种植人员还应当对不同树种的商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生态保护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此来拟定科学的树木栽种管理方案,可以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4技术创新研究
林业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总结以往的抗旱造林技术操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展开技术创新研究工作。这需要为工作人员之间建立互动交流的平台,方便他们在工作中互相沟通交流。同时,林业管理部门可以安排专家为员工定期进行培训,传授树木种植及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让林业工程建设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一般来说,在技术创新研究中,应当遵循绿化环保的原则,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利用管理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结论:为了提升干旱地区的植物覆盖率,林业管理人员开始研究应用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树种移植的工作,这需要先从土壤环境的优化角度入手,提升土壤环境的肥力,避免由于土壤质量问题影响树木的生长状态。同时,要总结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科学选择种植哪些树木品种。并做好水源存储和引流工作。最后,重点引导种植管理人员进行创新,研究优化造林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向旭.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4):139-140.
[2]汪佐权.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9,(1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