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张俊丽

山西省太谷中学校,0308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有较强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形成。所谓综合思维就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与分析,有利于创造性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构建进行阐述,并简单提出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对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 综合思维能力;地理规律;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1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持续重视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比较高效率的先进教学理念被高中课堂所使用,新模式课堂教学希望能够从认知和理解等多种能力的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在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随着新高考模式的提出,更要求地理教师深入发掘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所以,在新式教育课堂的要求下,积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构建

(一)正确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所谓的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就是人们对世界认识过程运用的不同方法,比如比较法,分析法等。这些科学方法是在实践中对问题分析得出的结论,并通过不断证明成为理论。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奠定基础[1]。学好高中地理是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态度灌注在这门学科上,对地理学科知识与理论进行理解与吸收,从而掌握地理这门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单纯一个讲一个听,要充分互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对同一问题看法上也有不同见解。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教育行业更要积极响应,通过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也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教师在对地理课本知识进行教授时,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选择情景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以及运用,不断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

(三)优化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理论认知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洋流、大气环流等,这些内容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进行充分解读。学生在学习地理这门课程要充分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原理,不断优化对地理知识理论的认知。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引导——参与——体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鲁尔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时候,就借助了探究教学模式:先将相关的鲁尔区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包括“鲁尔区在哪里?早期辉煌的原因、区位分析?工业区位条件产生变化和问题?衰落的原因、整治措施等。通过这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2]

(二)分析周边地理现象,培养探究思维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不仅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而且也可以从周边的地理现象中总结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周边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例如,对于城市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关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的利弊问题、就业问题等;对于农村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关注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地域发展类型、农业生产与绿色食品、城市化与留守儿童问题、工业化与乡村振兴等。教师可以拟定一些选题,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选择一两个选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先根据选题做好规划,结合课文知识和互联网资源探索基础资料,深入社区和农村进行社会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三)注重地图教学

在学习地理时地图是贯穿整个学科学习的重要道具。学生对地图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对地理知识进行高效率学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增加学生对地图的熟悉度[2]。教师在对课程讲解中要充分利用地图与各种道具,设置相关场景,将地理知识延伸到地图与相关道具中,进行形象有效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与速度,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地图的熟悉程度。教师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综合思维去解决地理中存在的问题[3]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明确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地理综合思维的主要内容,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地理知识规律,有效运用比较方法,灵活运用追问方法,分析周边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根据已有经验去回答问题,促进学生概括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探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参考文献:

[1]吴小梅.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7):108-109.

[2]周利琼.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8):143.

[3]刘永波.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