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方正祥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335400

摘要: 高中时期是一个学生广泛吸收知识的时期,学生一方面要学会接受社会的百态,另一方面也要为进入好的大学打下基础。同时高中时期也是他们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时期,学科素养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基本素养。在这个时期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学习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本篇旨在核心素养下怎样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理学科;策略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领域对学科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标准。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提高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灵活优化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想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就必须要培养好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具有良好的素养才能够让学生抓住每一个基本知识点,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内容。良好的学科素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还可以推动学生主动的去了解社会上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对社会的每一个现象主动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

一、 深入挖掘教材价值

一些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误解,认为只要依据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就是照本宣科,不属于培养核心素养。其实,核心素养也要以必备的学科知识为支撑,而且也确实蕴含在具体的知识之中。所以,问题不在于教师教学是否依托于教材,而在于教师是怎样利用教材的,有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教师要抽出时间精力,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部分内容所对应的核心素养组成部分,为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举例说明,必修一教材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主要反映的就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因为本章内容是从宇宙和地球这样比较大的视角展开的,学生要有综合思维才能有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其中的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则是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本章知识在头脑中通过想象的方式展开实践,也属于地理实践的一种。在有了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的教学时就要考虑以综合的方式去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将教材意图发挥到极致。

二、 大力创设生活情境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创设生活情境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必需途径。例如区域认知,学生至少需要对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区域有一定的地理认知;又如综合思维,相比于教材中的内容来说,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才是更加综合的,应该通过引入生活情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大力创设生活情境,但不必限于学生已知的较为狭小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是众多要素综合决定的,人们也必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

以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讨论完这一问题之后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以本地情况为例提出类似的问题。即让学生首先分析本地的地形地貌特点;然后结合自己对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的认识,说明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其内在的联系逻辑是什么;最后再让学生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在无形中构建并利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 组织小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是要让其能够自主提出地理观点,所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不可少。但很多时候,高中生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较好的探究结果。就如上文所说,如果难度过高,则学生可能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这会极大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将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通过交流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去解决一个个无法单独解决的难题,保证探究活动的效率。不过,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向学生予以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组成各个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探究活动的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随时参与到各个小组中,鼓励学生发言,对其已经取得的探究成绩表示肯定,让学生有信心坚持下去,进而取得良好的探究结果。小组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则可以组织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允许各个小组彼此质疑和争论,拓展大家的思维,让全班同学都能对主题有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四、 拓展学生的视野

高中地理知识所涉及的不仅是某些地区和国家,还包括全球,关系全世界的地理环境问题。其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开阔视野,从更高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而且,现在全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必须做好迎接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准备,高中生就是主力后备军,他们只有具备全球视野才能承担起时代交给他们的使命。

例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认真地学习和分析,要看到很多环境问题虽然并不发生在我国,但仍然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另外,除了认识到这些环境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代入到这些可能并非发生在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去,帮助当地人群寻找解决的办法,真正将自身看作全人类的一份子,勇于在更大的主题下去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地理看似是一门生硬乏味的学科,但实际上,教师只要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带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就会发现地理的有趣之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正好契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教学要求,为当下学生个人能力全面发展,以及他们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正视核心素养价值观念在教学当中的影响意义与价值体现,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分析教学面临的困境,从而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姝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1052:118-119.

[2]姚强诚.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培育策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1297:205-206.

[3]高桃飞.高中地理核心概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102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