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夏渊博

中国交通物资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 市政道路的施工是一个科学的流程,必须要注重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保障能力。在开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当中,应该落实严谨的施工技术体系,进而提升市政道路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 市政道路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DOI:10.12721/ccn.2021.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在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各个技术环节的有效衔接,以及施工技术的科学统筹。这样才能发挥混凝土的性质,达到较好的施工质量,也可以促进市政道路施工水准的不断进步,本文结合了在中交一公局集团兴联路大通道项目的工作经验,对该项目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的整体施工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落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统筹以及有序推进,这样才能在道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发挥技术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个系统的课题,其技术的发展水准,直接决定着城市道路的运行水平。因此,必须通过良好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促进城市通行水平的不断进步。所以,施工单位必须注重混凝土原料制备、科学浇筑、后续养护等一系列的技术流程,进而能够保障混凝土自身性质的稳定性。并且,也可以保障道路能够具有较好的通行效果,维系城市运行的通畅性。另外,市政道路在通行以后,会经受较大的交通压力和车辆的碾压。这样就要在施工当中,尤其注重路面施工的质量,通过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以及通行的安全和舒适程度,进而全面发挥混凝土施工的作用和效果。再者,施工单位要综合的从原材料标准、施工技术衔接、以及质量检测和后续修复工作,充分落实对于施工技术的监管和整体施工进程的科学跟进。

2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2.1原材料制备中的整体控制技术

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就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合格,进而通过控制原材料制备的施工技术,提升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承载能力,为后续道路通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原材料保障体系。施工单位应注重各项技术的精准程度,进而通过科学的技术实施手段,保障整体作业单元的实践效果。同时,为了提升混凝土控制技术的实际作用,必须关注水泥的实际标准,进而进行原材料的筹备和使用。并且,要根据施工的整体承载力要求,科学的选取硅酸盐水泥,而且需要保障水泥的标号不能低于425号。这样在进行制拌的过程当中,就能够通过科学的调控技术,保障混凝土的结构坚实度。还要在施工控制技术当中,关注水泥等级和实际的质地,尽量使用同一批次的水泥作为原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稳定性。另外,技术管控人员必须进行原材料配比的科学分析,通过严格的水灰比例控制技术,避免混凝土拌制过程当中拌合料的塌落度,进而避免对于混凝土物理性质的损伤。所以,必须保障配料剂量的规范性,促进原料和水泥土比例呈现一种稳定的匹配效果,从原材料的科学管控技术角度,进而提升后续市政道路施工当中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避免施工裂缝和塌陷现象的发生,全面提升道路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效果[1]。在混凝土制备的过程当中,搅拌问题也是一个核心要素,要通过科学的配比,结合充分的搅拌,维系正确的搅拌时间和方式,这样才能够通过原材料混合、科学配比、添加外加剂等一系列的环节匹配,能够提升混凝土的质量。特别是在添加外加剂的过程当中,必须首先保障外加剂的稀释,之后均匀的进行混合物的搅拌工作。这样能够科学控制搅拌的塌落度,避免出现搅拌不实或者搅拌过度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会导致提浆刮平现象的出现,影响道路施工当中的平整度,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现象。而且施工部门还可以采用平板振捣器,保障振捣过程的密实性,避免漏振或振捣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全面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2.2混凝土施工的灌注和压实技术

在进行了科学的原材料准备和控制进程之后,就要进行混凝土的有效运输以及科学施工进程。在这一施工阶段,也要注重整体施工浇筑技术、灌注技术和压实技术的有效匹配,这样能够在不同的施工类型当中,同样发挥经济技术的引领作用,促进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的不断进步,也维护良好的市政道路建设规划水准,保障后续道路的有序通行,提升道路的通畅性和舒适度[2]。并且,市政道路施工中会面对着不同的地质类型和施工缺陷。因此,在路基施工当中就会涉及到混凝土灌注工作。进而通过混凝土的物理性质,改变现阶段软土地基、地下水浸润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建立一个稳定的承载结构,能够促进后续路面施工的有序进行。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保障灌注作业技术的科学实施,从而寻找需要作业的混凝土灌注地段,进行持续的施工,保障这一施工技术当中发挥技术的连贯性。并且,通过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养护、以及后续检测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的凝结和养护工作,可以建立一个稳固的路基。同时,在进行路面铺设的过程当中,混凝土作业也尤为关键,能决定着整体路面的效果。在施工当中,要进行铺设和碾压工作的同步落实,就要通过大型设备进行混凝土的及时铺设和压实工作,维护路面的整体性。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保障压实作业的同步跟进,避免混凝土长期暴露,会发生性质的改变,也极为容易造成道路凹凸不平等一系列的施工技术弊端。所以,必须促进路面铺设和压实工作的同步进展,发挥大型作业机械的保障作用,也可以实现人工施工技术的调配作用。

2.3混凝土的检测技术和填缝技术

混凝土作业的进程当中,要注重后续的养护和检测技术。这样能够便于发现施工当中的技术缺陷,促进一些施工弊端的及时解决。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综合作业以后,在保障充分的混凝土养护阶段之后,就要开展具体技术检测,通过各种检测仪器的使用,能够提取精准的技术指标。同时,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展开科学的评价,这样为后续的养护和修复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参考价值。如今的检测技术也成为了一个严密的运行体系,通过各种检测仪器的使用,能够用科学的数值进行整体评估,避免人为判断所产生的一些实际误差。所以,就要落实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匹配良好的后续修复手段,这样就会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提高相关施工单位的技术统筹能力,进行施工效果的自我评价,便于施工中技术缺陷的进一步完善。

在确保科学的混凝土浇筑压实工作以后,混凝土道路的施工可以达到一种基本成型的效果。但是,后续对于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工作和修复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在养护阶段,可以结合塑料薄膜覆盖法,或者保湿法来对于混凝土实现基本的养护作业技术。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因地制宜的掌控施工地点的温度以及自然因素,进而确定一个科学的养护时间,并根据室外温度的高低来调整养护时间的整体进程,做到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在高温环境下,初步预设不低于14天的养护作业阶段。对低温环境下则要原则上不低于21天。另外,还要关注施工环境当中的昼夜温差,采用保持温度和湿度的保护办法,进行后续的养护工作。而在养护期间还要做好养护环境的维护,避免重物的堆积或者车辆通过的碾压。再者,施工单位还要关注各种路面施工当中产生的结构缝隙,进行科学的填充,进而在这一技术管控阶段,全面关注对于膨胀缝的处理,也消除路面当中的薄弱环节,维护较好的市政路面平整度。因此,要进行施工缝和胀缩缝的全面排查,确保施工技术当中填缝技术手段的作用,避免这些缝隙对于道路平整度的影响。而且在实施填缝作业过程中,要注重缝内的砂石、灰浆等废弃物的清理工作,也要选择科学配比的填缝料进行综合的填缝施工,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来进行各种施工缝隙的填充和修复工作。这样可以使路面整个整体结构得到一个完备的保障,避免后续产生雨水渗漏,导致地基破损或路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

2.4混凝土养护和路面的修复技术
混凝土的整体物理性质较为稳固,在路面施工当中可以起到一种良好的承载作用。但是这一稳定性也需要有科学的养护工作作为保障,才能促进其物理性能的充分发挥,避免混凝土发生坍落、裂缝、塌陷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如今的混凝土养护技术发展较快,可以达到充分的养护效果。但是要根据施工作业的整体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去选择科学的养护技术,可以结合混凝土的洒水和薄膜的覆盖,维护混凝土具备一个良好的养护周期。同时,还可以结合生物养护材料的喷涂,确保混凝土得到相应的保护,避免水分的过度流失,产生混凝土裂缝等实际问题。因此,这种养护技术的选择,必须要因地制宜,才能发挥最好的科学养护效果。而且相关施工部门必须注重这一部分施工技术的作用,以此保障道路整体使用的寿命和稳定程度,也提高通行过程当中的平整性和舒适性。所以,必须通过科学的检查,来发现施工当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并利用混凝土初凝时间、终凝检测技术,通过水准仪的测量和模板标高的检测,进而发现路面的沉降问题,以及路面边角的技术缺陷问题,全面控制混凝土收光、压光等一系列的技术,实现较高的施工质量等级。另外,要在有效的养护之后匹配良好的检测技术,这样具备后续整体的修复技术规划,保障施工工序的科学进行。而对于修复部位,首先要进行具体原因的排查,同时在修复当中利用填缝剂或混凝土灌浆等施工技术,来确保每每道工序的科学实施,避免施工现场的混乱状态。还要在进行修复以后,再次进行道路平整度的检测和综合测评。所以,在施工当中应落实横向搓刮技术以及纵向搓刮技术,做好施工步骤的科学匹配,以此避免模板不平,或模板接头错位等一系列的技术弊端,全面提升道路的综合建设水平,具有良好的混凝土作业效果和道路平整度。与此同时,也应该结合检测和修复技术的同步进行,提升相关施工技术的保障作用。
总结:

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态度,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予以高度的关注。通过科学设计,严密监督,有序监管等一系列的施工作业进程,确保混凝土路基和路面施工的整效果,保障后续的有序通行,也提升施工单位的技术统筹规划水平,具备较高的建设水准,推动市政道路建设效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艺文.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4):79-80.

[2]张帆.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应用研究[J]. 散装水泥,2021,(04):109-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