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石油地质实验室安全管理创新探索

郑云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57015

摘要: 石油地质实验室作为石油勘探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随着页岩油及其非常规油气测试项目的持续推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对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对策探索,并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创新;探索
DOI:10.12721/ccn.2022.1581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石油地质实验室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全球上百年的石油勘探史上已经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由于实验室实验分析项目较多,仪器所需适用环境复杂,在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试剂,玻璃器皿、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所以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引发伤害事故的概率也相应比其它行业要高。因此,石油地质实验室作为石油企业检验的重要机构,其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

1 实验室安全管理重点内容

1.1 试剂、废弃物类

实验室所检验的样品以固体岩心、岩屑为主,检验项目中不乏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其大部分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实验室产生的固、液体废弃物包括实验多余的固-液体样品、反应生成的固-液体产物、实验后残留和过期失效的固-液体化学试剂以及消耗的实验用品、破损的实验器皿。若随意丢弃在垃圾堆中,其中的有害组分很容易经过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渗入土壤,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实验室使用的有机溶剂挥发、实验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室外大气污染物通过通风换气和渗透而进入实验室,如果不加强实验室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不仅会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1.2 设备设施类

实验室涉及到大量仪器的使用,其中不乏大功率加热设备,同时像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还会使用使用各种气体如高纯氩气、高纯氦气、氮气等,气瓶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瓶内承受压力较高(一般在12—15MPa),瓶内介质不同,性质各异,再加上气瓶流动范围广,气路管线复杂等危险因素较多,必须引起实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再有实验室的衍射仪,其原理是利用电离射线对样品进行测定,故存在电离辐射,所以有效防辐也是安全管理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2.1污染物产收全过程把控

分类收集与定点贮存针对固废-危险废物,实验室要进行集中收集。化学实验室的废物收集在实验室危险废物集中存放站,存放站应配备防雨、防渗设施。通过分类收集提高危险废物回收利用水平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水平,无法自行处理的危险废物在各实验室定点存放,定期对危废依法合规处置。

气态类污染物,主要采用吸收法处理或是采取通风、抽风等稀释措施使之达标排放;噪声污染,主要是采用加强机械部件的润滑保养工作,或配备隔音门、隔声窗、隔声吊顶等措施以达隔音降噪目的;废液及固体废弃物,主要处理方式为稀释排放和废品回收或再利用;危险废物,有条件的实验室可按成熟的工艺自行处理或部分自行处理,一些污染严重的实验室还应该设置专门的处理设施以使污染得到及时控制;涉辐实验,必须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实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实验时需佩戴个人剂量计,并进行定期检测和安排体检。

2.2流程机制持续优化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购买-管理-领用-回收全流程细节,购买易制毒化学品须报公安机关审批。化学试剂储存应符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专用库房,设置防火、防爆、防盗安全设施,满足化学试剂的基本储存保证,为了预防和减少试剂的外流和使用不当,除了要遵守国家的一些相关规定外,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化学试剂及样品管理规定,明确其储存、使用、处理等管理方法,且建立有效的登记台账。

建立危险源和隐患告知制度,编制化学品技术说明书和安全告知卡,明确各化学品性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建立废弃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废弃易制毒化学品及空瓶进行妥善存贮管理,严禁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随意抛弃,严禁将废液倒入水池等。为避免废弃物在实验室内大量堆积,使用单位应设立废弃物专用收集场所,集中暂存。

2.3加强培训提升应急能力

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制定职业安全防范培训计划。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从安全文化养成、技能提高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防范措施,做到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和不违反劳动纪律。

建立安全巡检制度,加强化验室安全巡检,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同时实验室还应制定防火防爆、中毒、触电等相关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现场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来检测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每次演练过后,应该对演练过程和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缺陷和不足持续改进,让员工在理论中得到学习,在实战中得到锻炼,确保应急反应快捷有序,全面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4 突出实验设备本质化安全

加强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各类仪器设备应该分类摆放,减少相互影响,编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要求,使用后及时回复原状态,定期开展仪器日常维护与保养。针对气瓶等特种设备,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并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储存建筑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设,设置报警通风联动设施,定期对压力表等强检设施进行检定,保证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使用。

3 实验室建设展望

3.1温湿度监测改进

在危化品库房内,建议增设温湿度传感器和 VOC传感器。库房采取无水设计,取消了暖气系统,每个房间增加一台防爆空调。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控室内的实时温度,进而控制空调器的开关。VOC 传感器可监控室内的实时废气浓度,从而可控制排风系统的运行。实时温度、湿度和 VOC 值可记录在控制系统。

3.2自动化控制改造

将手动控制系统更新为“全自动+手动”控制,采用 PLC 控制器和环境数据采集模块,辅以现场触控屏和远程通信控制器,实现现场自动控制排风、空气调节,并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在控制系统内,设置走廊和每个房间的手动开关按钮,可进行自动调控。

3.3智能化台账管理

建立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所有实验用化学品及管制药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化学品由购买、入库、出库、存放、使用到处置的网络化动态管理。此外,该系统还应达到信息数据标准统一、数据精确、实时共享、查询便捷的要求,实现基础信息汇总、统计、报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4开放实验室建设

实验实开放是增添创新活力,培育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主要举措,针对科研人员提出课题建设书、项目审核入库、招揽团队、课题实施、课题成果验收评价,形成一个完整开放周期。积极宣传和鼓励全体科研人员参与实验开放课题,建立有效的项目库资源,产学互促,培养专业性强,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科研人员,同时促进实验室建设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肖心通,袁艳明.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J].安全,2018,12(1):33-34

[2] 彭华勇,陈 斌,全慧芳等.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8(5):200-202

[3]邓国颂,周添庆.关于实验室废物的收集处置管理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15):117-118

作者简介:郑云锋,男,1979年3月出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