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仅如此,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如何改善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怎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是环境学者所研究的重要话题。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法和技术还不够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对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解决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1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监测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今较为严重的问题,而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环境管理部门虽然提高了重视程度,但其监测意识仍然不强。一方面,其管理部门的监测手段并未更新,仍采用过去传统的方式,使得监察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在监测管理方面也存在些许漏洞,落后的监测意识很难跟得上当前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并未得到遏制,因而其监测管理的水平并不高。
1.2监测人员素质待提高
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普遍存在任务重、经费紧张和人手不足等问题,使得日常工作中监测人员疲于奔命,出现重视业务、轻视质量管理工作的情况。传统质量管理存在局限性,侧重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忽视或轻视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如果监测信息本身不具有代表性,意味着后期数据分析再好也没有价值,这就要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但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多从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等相关岗位转岗而来,存在不同程度知识体系单一的情况,甚至部分人员无法准确判断监测数据、判断结果是否可疑等,这些都表明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
1.3环境监测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活动经费相对短缺
众所周知,要想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相应的监测设备是不能缺少的。由于技术原因,环境监测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能还会导致工作停止。此外,由于监测工作缺少先进的监测设备,因此仅仅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监控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有关部门对环境监测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监测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化的要求。这些原因导致未能更新相关的监控设施。另外,有关部门资金不足也成为问题的关键。由于新产品的高成本,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很难满足相应设施的需求。金融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制约我国环境监测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环境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1.4监测技术缺乏完善的标准
首先,监测技术缺乏明确的监测标准,在监测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漏洞。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不能全面覆盖空气监测中需要监测的物质,导致许多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在监测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急制度,当出现重大事故影响到环境时,监测设备未能及时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数据不能及时的传输到监测中心。最后,环境监测时没有针对性的标准,在监测过程中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污染源是不同的,要针对这些污染源制定相应的监测标准,如果发现有害物质超出这一标准需要启动预警系统,促使工作人员及时解决这一问题。
2解决环境监测技术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2.1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针对环境监测与管理不仅局限于地区内的土壤环境,也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水文环境监测等等,因此,为保证检测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需要健全基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现有的检测技术和工作质量问题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进而促进地区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实践工作中,环境监测部门应持续强化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致力于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制,为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可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身的业务行为,以此保证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促进地区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化开展。同时,基于先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可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促使环境检测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发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有效价值,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2加大监测的重视程度
技术的进步是环境监测变得更加快捷且效率。基于此,监测管理人员应加大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熟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有的放矢依照相关实际标准开展环境监测的工作,在保护环境时,监测人员应按照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监测。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应利用相关环境监测机构,搭建起一个可监测的生态环境,并通过政策法规将监测技术彻底落实,进而改善周遭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实际监测环境时,数据的作用极为突出,监测技术人员在提高监测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监测工作中的数据。而通常在重复性的实验中收集数据,在收集大量数据后,技术人员应对其进行充分的整理与分析,并通过其规律探究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而找到改善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办法,彻底完善周遭环境。
2.3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应有较为专业的技术素质与极强的责任心,才能顺利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机构可与部分培训机构合作,监测技术人员在培训机构中学习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巧,并利用刺激性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培训期间,监测技术管理人员可不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技术考核及实操训练,监测人员应利用此机会加强监测技术与实操能力。虽是训练,但仍要按照专业的技术标准执行监测,基层监测人员不但要掌握正确的环境监测技术流程,还要充分发挥出其钻研精神,针对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也需及时修改并完善。企业内部的监测员工也要不断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其操作经验,在每日培训完结时,每名环境监测员工都应针对学到的内容分析、总结,并将其分享给其他员工,若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降低工作时的风险,从而改进自己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
2.4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有序仪器档案制度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仪器管理工作的高效、准确,应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检测仪器的综合管理。采用数据收集整理软件进行监测仪器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并将数据信息分类存档。在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软件的过程中,要遵循监测点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原则,以便对仪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储存仪器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比如价格、接收日期、型号、维修日期和使用年限等,简化日常养护和维修过程,方便监测点的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状况分析,加快对于监测仪器的技术认证,完善技术体系和操作标准。
3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总体发展态势相对较好,但细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应及时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监测人员需针对监测设备与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大培养监测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力度,进而在系统中完善监测管理水平,保障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校荭.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9):50.
[2]廖运霞.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6):33.
[3]柳添辉.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与发展,2020,3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