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沟通段J009-1(河渠)标为研究对象,该标段的电气能耗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照明、水泵、办公生活等,其中施工机械的电气能耗占比最大,约为80%左右。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该标段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与节能措施,评价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本文从用电需求分析、设备选型与布局、新能源利用、数据监测与分析等方面,提出了电气能耗管理的方法和步骤,从用电需求、用电供应、用电效率、用电成本、用电安全等方面,选择了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和指标值,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模型和评价算法,计算了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结果和评价等级。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电气能耗管理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1.电气能耗管理的方法
本部分从用电需求分析、设备选型与布局、新能源利用、数据监测与分析等方面,提出了电气能耗管理的方法和步骤,从用电需求、用电供应、用电效率、用电成本、用电安全等方面,选择了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和指标值,构建了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1.1用电需求分析是预测和计算施工现场的用电需求,为用电供应和用电管理提供依据,包括用电负荷分析、用电需求预测和用电需求控制三个部分。用电负荷分析是确定施工现场的用电负荷的特性和参数,为用电供应的规划、设计、运行和调度提供依据。用电需求预测是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用电需求,为用电供应和用电管理提供参考。用电需求控制是根据用电需求预测结果,结合用电供应情况和用电管理目标,采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用电需求进行控制和优化,以实现用电需求的平衡、用电效率的提高、用电成本的降低、用电安全的保障等目的。
1.2设备选型与布局是电气能耗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和成本。设备选型与布局的原则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和控制设备,合理地安排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优化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设备选型与布局的方法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电磁兼容、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等指标,采用多目标优化、生命周期评价、模拟仿真等技术手段,确定最优的设备选型与布局方案。
1.3新能源利用是电气能耗管理的重要途径,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能源安全、能源环境等方面,对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有着积极作用。新能源利用的原则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选择适合的新能源类型和规模,合理地分布和接入新能源,优化新能源的运行模式和控制方式,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协调。新能源利用的方法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能源特征、能源潜力、能源效益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综合考虑新能源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社会水平等指标,采用多场景分析、多准则决策、多智能优化等技术手段,确定最优的新能源利用方案。
1.4数据监测与分析是电气能耗管理的重要基础,它可以获取和利用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水平。数据监测与分析的原则是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数据类型,合理地布置和采集数据,优化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实现数据的准确获取和有效利用。数据监测与分析的方法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采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和问题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2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用电需求、用电供应、用电效率、用电成本、用电安全等方面,选择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和指标值,构建了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电气能耗管理的案例分析和结论
本部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作为电气能耗管理的案例,应用了本文提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进行了评价,总结了电气能耗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电气能耗管理的建议和展望。
2.1 案例分析
2.1.1 案例介绍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沟通段J009-1(河渠)标施工现场的用电负荷主要由施工机械、照明、水泵、办公生活等组成,施工现场的用电供应主要由外部电网、柴油发电机等组成,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主要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电力部门等共同负责。
2.1.2 案例评价
本文根据本文提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第一步:确定评价模型和评价算法。第二步:收集评价数据和计算指标值。第三步:计算评价结果和评价等级,如表2所示。第四步:计算评价结果和评价等级。根据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函数,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指标值代入评价函数,计算出了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结果,0.8以上为优;0.6~0.8为良;0.4~0.6为中;0.4以下为差。可以看出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综合评价值为0.7,评价等级为良,说明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较好,但仍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第五步:分析评价结果和提出评价建议,如表3所示。
表2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结果
表3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分析和建议
3.2结论
本文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沟通段J009-1(河渠)标施工现场为案例,应用了电气能耗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综合评价值为0.7,评价等级为良,说明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较好,但仍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评价结论分析了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优势、劣势、问题、原因、建议和措施,为该施工现场的电气能耗管理的提升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