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班级环境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潘少茹

河南省濮阳市元龙高级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 高中生是发生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其心理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状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受高中学习紧张的影响,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大大缩减,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生的学习方面,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积压,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得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班级环境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班级环境;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结合理论和实践发现,合理营造班级环境,用爱唤醒学生的心灵成长,能有效地帮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班级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首先,从班级环境营造的主体来看,大部分时候班主任都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环境营造过程当中也始终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有些班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完全将班级环境营造的任务交给班主任,有时班主任也有自身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日常事务,于是班主任在环境营造这一方面的工作效率往往较低,并且班级环境营造的质量也不够优越。其次,从班级环境营造的主要方式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班级环境的营造都是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者在班级内部开展一些以良好的品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这样的班级环境营造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并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最后,从一个班级中环境营造的影响因素来看,对于大部分生活在班级中的学生来讲,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因此学生作为班级环境营造当中的重要主体,始终是影响班级环境营造的重要因素。可是,在一个班级中常常会存在一部分非常不服管教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对学习毫无兴趣,在班级内部常从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渐渐地对其他同学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班级环境的营造过程当中,其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不仅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二、班级环境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新时代想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该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注重问题的发现,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例如,新生入学适应辅导、情绪管理辅导、恋爱与性的心理辅导等等,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1]。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专题教育活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排查,进而建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包保驱动,对其提供心理方面的疏导。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习惯性地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过于严厉的角色使得学生不敢与老师进行沟通,更何况主动去咨询心理问题。而当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建立基于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首先就应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诉求,并积极引导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这有助于解决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改善其心理状态。

(三)创建多元化心理疏导平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发展影响着高职学生,所以可以通过网络创建多元化的心理疏导平台。例如,通过微信聊天、邮件沟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学生更容易接受,且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具备保密性,学生也更容易袒露心声,便于心理辅导老师抓准问题的根源所在,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2]。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网站上有不同的心理健康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动画等形式呈现在网站上,当学生认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又不知如何解决时,可以去网站上进行心理健康资料的查询,从而进行自我健康教育,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网站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强化自身改善心理疾病的能力。例如,某新入学的高中生不愿与同学们交往,迷恋网络无法学习,就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寻求帮助。心理健康老师可以给予他鼓励,让他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当中,担任班级干部,逐渐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四)在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中。各位班主任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班级管理,例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开展班级心理故事会等活动。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学科渗透,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很多经验。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合教材进行记忆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记忆力,等等。学科渗透的内容是广泛的,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从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看,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教法的改革,课堂效率的提高;从优化学习的内部因素看,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训练,学习习惯培养,等等。

(四)弘扬学校文化,滋养学生心灵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环境当中。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树立良好的学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意识,学生得以耳濡目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每学年新生入学,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并对学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以及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有专门的心理类图书资料,供全校师生查阅。每个班级外墙有文化墙,墙上的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幅幅温馨的画面,那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还可以开设“心灵信箱”和“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师生动态和需求,并在第一时间为师生排忧解难。利用零碎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早操前的激情宣誓,课间操前的“心灵广播”,活动时间时的视频墙播放心理健康教育视频等等。学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弘扬节日文化,如清明节假期进行“清明节,中国的感恩节”活动,班主任节举行“夸夸我的班主任演讲赛”,等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健全自己的人格,拥有阳光的心态,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当前高中生经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能够有效确保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根据自身情况对心理问题进行解决,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晓亚.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读写算,2019(18):45-46.

[2]尹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19(7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