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改革研究

秦秀婷

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北京海淀,100096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国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中,乡村经济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经济振兴离不开乡村金融的全面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乡村经济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金融本质上就应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支撑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效率,充分发挥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机制改革
DOI:10.12721/ccn.2023.1576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巩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是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坚实桥梁。从长期预防返贫的要求来看,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实现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金融是民生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资源和增值的重要保障。金融支持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之间更好的衔接。在扶贫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关键节点,探讨如何运用金融资源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解决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对新发展阶段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非凡。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乡村产业是改善农业、繁荣乡村、富民的基石。只有振兴乡村产业,才能充分激活农业和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农业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产业,农民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农业、宜居勤劳的乡村和富裕的农民。(1)振兴乡村产业是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安全仍面临挑战,产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存在着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短、要素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低下等问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延伸产业链,完善价值链,构建供应链,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而构建高效、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体系,可以有效帮助“打种业扭亏为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振兴乡村产业是乡村宜居性和工业的坚实基础。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创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发乡村特色资源,打造乡村产业生态链,为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开辟了新的路径。

2 乡村产业融资问题

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对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发展势头严重不足。在乡村特色产品方面,许多地区的地方特色产业缺乏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资金投入计划不明确,可用的投资资金非常有限,导致对地方特色产品创新的投入很少。即使是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也难以抓住市场需求推出地方特色产品,大部分地方特色产品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发展势头较弱。就乡村特色旅游而言,大多数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匮乏,整体缺乏创新,经营模式单一,盲目跟风,存在大规模的相似性,没有将当地的乡村特色与当地资源充分结合起来。旅游项目与娱乐设施相似,容易造成游客审美疲劳,难以保证长期投资收益,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在乡村特色文化方面,较多乡村特色村寨人口及特色文化元素流失严重,较多地方特色风俗无人继承,特色礼仪无人传承,同时,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创新产品较少,特色文化产品及产业吸引力整体不强,长期价值难以显现和有效评估,获得外部投资资金注入的能力较弱。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改革策略

3.1 注重政府金融支撑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发展过程。它不仅需要根据乡村振兴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金融体系,还需要满足各个阶段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完善金融供给体系和制度建设。一是对发展好、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项目,通过政策支持,特别是通过支持金融政策,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其中,帮助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对于一般的乡村产业项目,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通过政策引导“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市场和社会资源通过金融杠杆进入乡村;三是针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融资担保力度,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3.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鉴于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严重倾斜状态,乡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网点数量和质量相对薄弱。为解决乡村产业融资难问题,地方政府应做好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金融法律法规,为乡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努力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应始终着眼于农民的需求,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地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纳入具体实施策略。具体来说,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乡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完善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金融网点空白的乡村添置各银行的自动终端设备,对已有的落后终端进行服务升级,增加乡村金融网点的数量并定期更新提高服务质量,逐渐将“融资、融智、融商、融通”的综合金融服务落实到乡村产业振兴的全过程中。

3.3 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我们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打造服务乡村产业品牌的供应链。金融机构应着眼于振兴乡村产业,准确设计贷款和担保产品,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准确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振兴乡村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重点实施金融链服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量身打造不同金融服务模式,设计差异化金融产品,为实现乡村产业现代化而努力。

3.4 构建经营主体征信体系

一是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注重诚信意识的培养。加强乡村法制宣传,根据企业信用调查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奖励守信守法行为,惩罚不诚信违法行为,发挥激励和警示作用。二是搭建乡村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乡村信用调查体系。加大对农业企业内部和信贷资料的收集,并根据其信用水平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可以在平台上实现行业信息共享,从而达到信用信息透明的效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乡村信用环境的不断优化。三是建立乡村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平台,保障投融资资金安全。通过构建金融风险控制模型,对乡村产业投融资双方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衡量风险程度与确定防控措施,以保障投资资金的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的实施,乡村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乡村产业形式丰富,产业集群形成,涌现出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立足当前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实际,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构建系统的农业产业金融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 倩.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J] .乡村科技, 2020(7):62-63.

[2] 易际升,李佳颖,龚筱.乡村产业融资支持策略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J].中国商论,2018(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