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杨培培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任城区分局,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 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发展十分快速,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更加关注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对比其他监测技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不利于顺利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进环境监测工作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助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能够对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1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法律、执法、计划和决策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衡量管理质量的依据。开展环境监测最直观地反映了各地区重要的生态数据及各种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左右环境监管理的计划和环境决策的实施。因此,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改善质量控制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1]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对环境中声、气、水以及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检测分析,达到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源目的的一种工作。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以提供环境质量分析状况、监督环境治理的工作和检测环境服务与科研为主,这些任务的实现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种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水平[2]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监测机构数量比较多,但是监测机构工作内容具有单一化,不利于保障检测管理的质量。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没有根据规定记录相关数据,或者利用陈旧的工作模式,虽然这样也可以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但是不利于保障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影响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不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缺乏法律保障,环保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参考标准,不利于保障环境监测效果,还会引发各种问题。因为我国环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科学的行业标准,不利于顺利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2.2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中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等以及许多制约因素的作用,目前的环境监测水平与环境管理的需求不符。环境监测涉及面较广,监测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技术理论做支撑。如果监测人员的素质能力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影响环境执法、计划和决策管理。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促进环境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建议。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监测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对比日益繁重的监测任务,中国高素质的监测技术专业人员仍然非常欠缺。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分析

3.1健全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健全和完善。相关部门首先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在结合环境监测人员和被监测对象的诉求之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将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纳入质量管理制度内容当中。举例来说,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一些部门的工作存在重复和冲突的地方,这样就需要对不同管理部门的实际职责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将具体的工作职责划分到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身上,在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

3.2推进环境监测质量保障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工作细节,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因为环境监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投入资金,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对于技术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技术要求,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加强学习和引进新型技术,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素质建设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境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并提高环境监测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是高要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证。a)完善培训体系。结合当前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监测技术线上线下培训和相关教育交流,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内组织业务技术大比武、大练兵,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b)建立合作机制。与大学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环境监测项目课题和相关科研技术研究,让环境监测人才可以走出去、引进来。c)制订激励机制。打破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调动环境监测人员的积极性,改善工作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4重视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

在针对环境监测的各项数据开展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两点内容:首先,对环境监测所取得的各项数据完成分类工作,依据各个地区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对环境污染问题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其次,若监测结果显示当前该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同时协助调查人员寻找污染发生的源头,便针对如何进行污染治理给出相应的建议。

3.5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投入

先进的技术是能够有效满足环境检测质量要求的重要前提,而技术的实现,又需要以设施设备作为载体。从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应用的技术和设施设备有着明显的区别。因而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欠缺,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要想促进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发展,还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投入[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是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为了突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作用,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对策,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获取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