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由于脑梗死患者恢复周期长,因此受医疗资源有限、患者经济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情况稳定的病人选择了出院回家休养,但由于该疾病患者多会选择失语、功能障碍或偏瘫等症状,因此在出院后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出院后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社区作为病人出院后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有序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不仅为病人提供延续治疗服务,而且相对地解决了医院资源有限等问题[1]。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进两年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社区护理对病人康复的影响,并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进两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70例,甲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均为56~77岁,平均年龄67.12±3.41岁;病程均为1~9年,平均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1~9年;乙组男41例,女30例,年龄均为57~78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并允许出院回家休养,接受社区护理,自愿参加本研究[2]。排斥标准:合并严重器官疾病、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不配合治疗。
1.2方法
对两组病人进行了全面的健康评估和健康评估,其中甲组接受常规的社区护理,如简单的疾病知识宣教、用药与康复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以此为依据,对乙组进行心理干预,配合优质社区护理。
(1)心理援助。脑梗塞患者抑郁发生率高达25%~40%,病人多担心预后不良、情绪消极,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从而影响到预后和康复效果。此时,社区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定期上门随访,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把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其安慰与鼓励,告诉他们他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训练,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沟通,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告诉他们他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2)生活照料。对可吞咽病人,在生活上要给予病人及家属指导,叮嘱家属保持居室环境阳光充足、整洁、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在50%~60%左右,保证病人床铺整洁、干燥,病人尽量穿宽松的棉衣,为其定期翻身、按摩关节、拍背,并叮嘱家属在放置便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用力,以免划伤皮肤;针对卧床病人,指导其采取舒适体位,指导家属定期翻身、按摩关节、拍背,尽量每天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对于可吞咽病人,指导其高维、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做到少食多餐,常翻身、按摩关节、拍背,每天尽量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对于可吞咽病人,要指导其高维、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并指导家属定期翻身、按摩关节、拍背,尽量每天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对于可吞咽病人,应指导其高维、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并指导家属定期翻身、按摩关节、拍背,尽量每天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对可吞咽病人,指导其高维、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指导其采取舒适体位,指导家属定期翻身、按摩关节、拍背,尽量每天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对于可吞咽病人,指导其高维、低脂、低热量
(3)康复训练。①语言康复。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具体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如借助手势、写字板和纸笔等工具,鼓励病人多做伸舌、吹吸和鼓腮等动作,多练习单音节发音,借助影视、文字等语言刺激等;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走等,合理控制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多鼓励病人开展主动肢体锻炼,遵循卧位、坐位与立位、行走次序进行锻炼;同时叮嘱家属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多鼓励患者开展主动肢体锻炼,遵循卧位、坐位与立位、行康复相结合;
1.3观测指标
运用抑郁症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分,总分100分,临界值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越好,分值越好,就越好。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利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成果
2.1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SDS和SAS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请参考以下表格。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x̄±s)对比分析
注意:SDS是抑郁自我评价量表,SAS是焦虑自评量表
2.2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MAS评分在护理前后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MA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在护理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arthel指数和FMA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B组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护理后。见表2。
表格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FMAS评分(x̄±s)
注意:FMAS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3.讨论
作为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塞主要是由于病人脑内出现血管病变,导致循环障碍,出现脑组织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后遗症多、恢复周期长等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因此社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病人能否有效康复,与社区护理方式有密切关系,社区护理人员需要具体结合病人的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同时给予患者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3],从而帮助病人逐渐恢复身体各项机能,及时康复。在这项研究中,对所有乙组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和优质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表明,该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只进行传统社区护理的甲组患者,而且在护理后Barthel指数与FMAS评分较高,表明社区护理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与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
因此,针对临床脑梗塞病人,社区护理工作者需要做好医院护理继续教育,具体结合病人情况,积极开展院外心理辅导和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开展相应语言功能训练,以不断改善自身运动功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施改清.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33+35.
[2]杨颖.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0):155-157.
[3]刘子钰.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