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与微课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杨祝君

新昌澄潭中学,312530

摘要: 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质量水准的提升给予了更高的关注。高中阶段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了微课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的综合学科,既包括自然规律也包括人文方面的知识,许多较为抽象的内容例如地球的演变、寒流的形成之类的概念都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加深记忆。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技术;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微课是互联网技术下诞生的产物,国外很早就将这一种教学模式投入到了实践中,高中地理虽然属于文科,但涉及了大量的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点,同时兼备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我们的教材中除了知识点以外,能够提供的资料比较有限,高中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而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后,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让课本上的知识更加形象化,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也让学生接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高中地理的教学形式增添了色彩,那么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究竟起到了哪些效果呢,文章将从微课的概念、类型、优势与缺陷来具体分析,并对推动微课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利用微课,进行知识技能传递

随着核心素养相关教学任务的提出,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摒弃,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为总目标,注重对于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开展地理微课的过程中,应当强调教材以及实际生活情景的运用和结合,共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微课的应用,可以实现地理知识和生活情境之间的深度融合,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地质结构以及地质构造相关课程时,就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实现课程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融合。安排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部分,基于教材知识结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针对某地区的土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土质性质进行观察,并结合有关资料信息完成地质结构层的分析过程。教师在学生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地质结构模型进行准备,以微课的形式播放视频和提问,并结合区域的生活实际情况,分析地质结构形成的原因。

二、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在内容直观展示、重点引导、案例分析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为高效课堂提供质量保证。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时,在微课制作中,可以用视频或动画播放代替地球仪这一传统地理教具,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运动现象,并设计以下问题,如: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然后播放不同地方,同一时刻的情境。假设北京的学生和美国的学生在同一时刻交流学习问题,但是却出现了时间不同的现象,思考为什么?

用微课导入可以揭示接下来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完成本节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微课做自学铺垫,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理解更充分。

三、利用微课化解抽象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质量

高中地理抽象化的概念非常多,对学生掌握地理核心内容,理解地理规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而微课教学的融入,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营造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情境。在关注学生感知能力的同时,突破重点难点的理解瓶颈,提高学习质量,为高效课堂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地理内容时,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二战期间日本释放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的视频。在视频观看中,让学生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然后利用微课播放单圈环流图片、低纬环流图片,在图片对比中,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使抽象知识直观化。最后在微课设计中播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分析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怎样的?(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通过微课教学辅助,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的瓶颈,提高学习质量。

四、推行小组合作教学

将微课教学形式和小组合作教学进行结合使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机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而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将学生放置于团体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小组合作教学也能够让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设置合理的分组,确保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承担着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彼此协作的方式共同成长。同时将微课教学形式应用于其中,让小组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组内微课的制作,为小组成员的彼此合作提供机会,同时也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围绕课本知识展开微课制作,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山地的形成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微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以及自身所掌握的课外知识,完成山地形成的微课视频制作,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成果比较,让不同小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够吸取他人的积极观点,升华自身的思维模式。以此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与我国教学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精神相契合,充分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课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还大大改善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晓霞,高洋,刘敏.“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现状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23-25.

[2]徐汶庆.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