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伟明

北流市清湾镇实验小学,广西北流, 537426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影响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为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化是新媒体下不容忽视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信息环境;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1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信息环境的基本特征

信息环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信息资源海量共享、信息发布自由度高、信息服务个性化明显以及各媒体相互融合。信息环境的特征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相吻合,海量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愿望的表达,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以及趣味性的语言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信息发布的自由度奠定了小学生成长的空间。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足,教学效果较差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足。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科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喊口号、大宣传,却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教学等现象,导致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简单化、片面化,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进一步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以及模仿能力,个体的自控力以及知识的接受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有待完善,教师素养不足,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较少,且经常安排在下午,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且容易被其他教师占用,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同时,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过于随意,教师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缺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信息环境下,由数字以及符号等组成的特殊网络词语在社会广为流传,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当前社会的语言体系,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学习基础语言的环境。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性阶段,对于基础性语言的掌握成熟度较低,网络语言带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上,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大多数小学生认为网络语言有趣,喜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但部分网络语言杂乱无章,会给学生语言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信息环境对小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构成巨大威胁,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信息环境下,新媒体的广泛存在对小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容易导致小学生沉迷网络。在封闭的网络环境中,小学生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缺少和家人、教师、同学的沟通交流,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小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隐藏或使用不真实的个人信息,坚持不说真话的态度,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无法无天,丧失诚信,严重影响学生的网络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

三、完善信息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拓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提升小学生网络安全辨别意识

首先,借助信息环境下的新媒体技术,努力搭建与学生、家长互动、班级网络互动交流的平台。新媒体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型互动交流方式,方便了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更大的便捷性,使得家长与教师可以更容易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QQ群、微信群等逐渐成为教师与家长之间互动交流的载体,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表现以及与同学的相处问题等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在校的日常,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其次,提升小学生网络安全辨别意识。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新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小学生刚刚接触时,教师与家长要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指导,提升小学生网络安全辨别意识,避免出现上当受骗的不良后果。家长与教师,应将个人隐私以及财产信息的重要性明确告知学生,避免进入不良网站。网络世界并不是完全纯净的,要引导学生具有危机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避免沉迷网络。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应强化针对小学生网络判断的教育,开展网络知识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二)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专属网站

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是整顿网络环境,形成文明网络世界的基础,有利于从法律层面保护学生的网络安全。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互联网管制的相关经验,例如新加坡的互联网“分类许可证”制度,可以有效地过滤网络信息中的非法以及负面消息。第一,要建立并完善网络督察机制。在城镇家庭中,家庭网络目前是比较普及的,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上网通常是在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如果不加强对网络公共场所的监管,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接触到许多不良信息。因此,建立并完善网络督察机制,对小学生的上网进行全面的监督,可以有效地杜绝小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第二,必须建立完善的惩罚制度,并依法追究责任。努力寻求多方面的意见,推进小学生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为小学生的网络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三)推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联动机制

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是信息环境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打造具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团队,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面进步。

加强学科联动,创新思想品德教育。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常常独立于其他学科,也不是期末考核的科目,学校与家长往往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在信息环境下,强化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性,使其更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理念。

(四)创新教师工作方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与小学生心理发育状态和特征相符的德育教育方法是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信息环境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应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创建现代思想品德教育平台,拓展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传统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单一,枯燥且乏味,严重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同时,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必须严格遵守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新媒体教材的相关内容,坚持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的关键内容,使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关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变化,是完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借助信息环境提供的广阔空间,不断完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钱志平.信息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2] 鲍守金,鲍连政.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华少年,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