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苏静静

梧州市第一中学,543000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焦点在核心素养上。一线高中地理教师也主动地从本学科的教育特色出发,结合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要求,对传统地理学科的教育形式进行了改良,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在这种形势下,核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而且不同的学科学段,在核心素养方面也有不同的内涵。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显然是当代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实现根本上的突破,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当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其有效培养策略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人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实践证明,依托课堂提问推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就当卜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价值、实践策略仍然缺少认识,导致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利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推动地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了解地理核心素养内涵,这是保证课堂提问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和能力的提升。换言之,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教师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提供可靠的保障。具体来说,地理核心素养有四点,分别是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其中,人地观念即人地协调观,包括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使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了解人地互相影响的原因、后果、强度和方式;综合思维主要是指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认识地理事项的思维方式等;区域认知主要是指将地理环境组织为区域后进行分析并获得良好认知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等;地理实践力是指在依据地理工具、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深人挖掘教材价值

一此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误解,认为只要依据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就是照本宣科,不属于培养核心素养。其实,核心素养也要以必备的学科知识为支撑,而且也确实蕴含在具体的知识之中。所以,问题不在于教师教学是否依托于教材,而在于教师是怎样利用教材的,有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教师要抽出时间精力,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部分内容所对应的核心素养织成部分,为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大力创设生活情境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创设生活情境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必需途径。例如区域认知,学生至少需要对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区域有一定的地理认知;又如综合思维,相比于教材中的内容来说,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才是更加综合的,应该通过引人生活情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大力创设生活情境,但不必限于学生已知的较为狭小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是众多要素综合决定的,人们也必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

(三)应用地理地图,发展区域认知力

区域认知力指的是人们能从区域的视角出发,逐步形成分析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提高对区域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解释和评析能力等。地图能直观地反映出这一区域的地形情况,学生将原本复杂的内容从区域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简化问题,提高对地理内容的认识。所以,在讲解地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地图的方式锻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使得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保持敏感度,并且能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完成区域比较和区域关联,从而提高区域认知力。

(四)打造生动情境,强化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强调的是一种人类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并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是要与周遭的环境相结合的,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双方的持续发展。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为学生介绍地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那么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也只会限定在理论层面,无法真正地意识到人地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无法真正地形成人地协调观。而现代教育资源能改变传统地理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打造出直观的情境,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资源的优势,改良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增强人地协调的意识。

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展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图,能让学生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逐步了解人地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人地协调观。

(五)使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问题,教师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基于对问题的思索,逐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所以,将问题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综合思维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运用综合性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提出的综合性问题,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地理是一门系统科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本身要具备相应的地理意识及思维,才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具备利用地理视角分析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梅,张红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三种形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1):77-81.

[2]夏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成才之路,2020,(12):74-75.

[3]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7):27-28.

[4]管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