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一种新的方式正在为课堂注入活力,它为课堂带来了生机、活力和一定的趣味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大胆应用到课堂中、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最短的时间付出最少的精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
通过积极地引入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设备,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多彩。例如,通过引入交互式的电子白板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强化课堂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引入幻灯片课件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声情并茂;通过引入多媒体微课视频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活灵活现,从而更好地改进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积极地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引入微课视频,可以将以往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趣;通过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课堂的知识讲解更加有条理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来更为积极与主动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第三,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通过积极地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通过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解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通过引入微课视频可以解决课堂相对枯燥乏味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使资源均衡发展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能够有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积极探索教育资源网络化,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提高教育质量。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的设施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差异,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设备通信等方式,让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社会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比如,我校与乡镇的两所小学建立了联盟校,在开展联盟校活动时,会采用交互课堂的模式,不仅可以免去教师送课下乡的舟车劳顿,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花销。在交互课堂执教过程中,主场的主讲教师会充分考虑到另外两所学校的学生,在互联、互动环节向他们抛出问题,让另外两所学校的学生一起思考,共同参与,所有参加听课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举手发言。这样做,使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除此之外,联盟校的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和媒体化教学,真正满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研活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加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使教学方式方法更丰富多彩,精益求精,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的运用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加深,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化出示“知识小窗口”,数对最开始是由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并讲述他在生病时发明了直角坐标系的过程,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听着关于“数对”的故事,也会把蜘蛛网与数对建立一定的联系,逐渐对数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提前预习,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源,然后在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也会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三)开放实践平台,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的数学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学习,以此为学生构建交互式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信息平台是指可以在课堂环节及课后环节,分别利用实践平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的情况下,在电子白板上对数学重难点问题进行呈现,包括对数学计算问题、图形问题、应用问题的实践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在课后环节,教师也应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交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可以利用共享平台,通过在线互动及留言两种方式,对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以此简化重难点数学问题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组织多元化的评价
提升教学评价环节的质量,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少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评价效果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好地帮助而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授《百分数》这一课的内容时,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给学生一个表示“攒”的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的赞赏,鼓励学生。教师还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将该节数学课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同时,运用交互式的电子白板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问题回答,并根据回答的质量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三、结语
小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师生互动交流频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
[2]李敏娇,汪颖.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3):4.
[3]管恩京.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6.
[4]杨勤.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4):2.
[5]张盈盈,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