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在天然林经营中的运用

安方雁

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管理处,730000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工程中的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要想保证树木能够健康良好的生长,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树木进行实际养护,这样才能够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在具体养护工作中,相关工作林业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养护技术,还要结合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够构建较为全面的树木养护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林业工程的建设效率,促进林业工程健康良好的发展。本文根据林业工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应用。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技术;天然林经营;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林业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绿化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通过将林业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其中,能够大大提升造林的成功率,加速恢复破坏的森林系统,恢复改善林地资源短缺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大背景下,以园林绿化工程为重要手段,旨在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发挥林业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但是在造林绿化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依托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各项因素,将林业工程技术充分应用其中,切实做好造林管理工作,避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造林成效产生不利影响,以便达到更加完善的造林效果,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天然林保护概述

天然林指的是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轻或者未受人为因素影响、自然性较高的一种天然森林。天然林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树木种类、苔藓与植物等,且包括依托森林植物生存的鸟兽以及昆虫等,还有在森林死去,依托其有机体生存的真菌与细菌等。这些在森林系统中生存的生物有着独立的系统,但是又相互制约、生存、转换、循环,构成一个森林生物与森林生态系统集合的地理群落。天然林是森林无机界环境与有机体关联密切的综合体,在自然界有着复杂的、广泛的物质循环、能量转移功能体系[1]。而天然林保护指的是在一定范畴与周期内,在保障森林资源价值恒定的状况下进行森林的持续利用。简而言之,就是以适宜的方式在适宜的时间段祛除适宜的生物量,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与森林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自然森林良好动态的持续保障。广义上来说,天然林保护需通过人为干预进行退化次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并按照生态学原则重建森林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天然林保护工程属于国家就森林发展现状进行的森林保护、发展、培育措施,其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进而保障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发展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2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在天然林经营中的运用

2.1林木种苗的培育和移栽

绿化造林工程在实施之前就需要综合运用林业工程技术培育健壮的幼苗,并将培育好的幼苗移栽到造林地,以此来完成造林任务。所以在绿化造林之前,应该培育健壮的幼苗,通过采用直接播种法、扦插法或者根部繁殖法培育健壮幼苗,等幼苗生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将其移栽到所有需要绿化的项目地。另外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建设的效果,为了保证苗木能够快速成活,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合理地确定移栽时间,以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结合甘肃省永靖县的气候特征,一般在秋季进行苗木移栽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活率。春季气候较为干旱,降雨量较少,移栽之后土壤水分不足,苗木根系不能够生长发育,造成成活率低下。秋季降雨量较为集中,通过移栽之后苗木能够快速成活,以此来达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绿化效益。

2.2种子采集与存储要点

林业工程中林木种苗培育至关重要,作为林业建设的前端引导环节,种子处理直接影响林木种苗培育的开展及林业工程后期发展,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与管理种子采集与存储,尤其是筛选母树。根据林业工程开展规范,以科学的手段测定母树种子,并根据种植区域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再结合母树本身的生长条件,进行综合考量。通过测定与考量,确定母树最佳采种期,并提前准备好采种工具,择优进行良种的采集与培育,为后续林木种苗培育及林业工程造林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实现林业工程长远发展,为其赋予速生、丰产的能力[2]。以漯河市当前种植基地面积为基础,准确核算所需苗量,灵活调整母树标准,若部分林业工程种植基地面积相对较小,散生树木便符合采种要求,采种完毕进入种子处理环节。种子不同存储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别,常用存储方式主要包括湿藏、干藏。种子含水量低,则需进行干燥处理,主要环节有晾干、烘干等,待干燥处理完毕,不能“一股脑”扎堆干藏,应分批次存储,以有效预防潮湿,且便于防虫处理。

2.3土壤含水量管理

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树木种植的存活率。伴随着林业工程的快速发展,林业工程建设开始认识到了土壤的重要性。作为树木种植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土壤的肥沃程度和含水率直接关系到树木的生长质量。对于土地环境较为贫瘠的地区,需要在树木种植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来优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例如,对于受树冠阴影影响的土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土壤进行深翻,保证土壤中的水分能够与空气充分接触,确保此范围的土壤能够拥有足够的水分,进而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此外,土壤中的含水量不一定要过高,超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所以,在树木管理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土壤中水分的含量,使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树木生长过程所需的养分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在实际控制中,需要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树木种类和季节气候,在了解土壤所需含水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补水。如果遭遇了汛期,那么就要构建合理的排水系统,减少土壤中所包含的水分,确保树木能够健康生长。

2.4造林后的管理工作

完成人工造林工作之后,应该做好林木种苗的抚育管理工作,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提升林木种苗成活率的关键。造林结束之后,应该定期巡视检查林地,观察林木种苗的成活情况,遇到倒伏的应该及时扶正,同时还应该做好造林地周边的除草和松土工作,避免杂草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当林木种苗成活之后,应该每年定期对土壤进行松土处理,并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妥善进行施肥,确保养分供给充足,确保新生长出来的枝条能够快速达到木质化,提升林木种苗的抵抗能力。此外还应该结合林间的土壤湿度,提前进行灌溉处理。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灌溉用水直接作用于林木的根系,提高灌溉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林业工程需要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支持。为了进一步优化种苗培育工作模式,提高种苗培育质量,根据漯河市种苗培育现状,及时升级种苗培育手段,抓住种苗培育的技术要点,进一步解决种苗培育不足的问题,从不同环节保障种苗培育质量,推动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铭松.对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0,40(21):90-91.

[2]李茂.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20):84-85.

[3]于佳.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运用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19):45-46.

[4]王晓红.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运用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