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的林业资源面积较大,通过造林工程的开展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然而北方地区的造林工程开展中,存在造林规划不够科学,林业栽培技术不够多元化、管理方式陈旧、保护力度不足、科技成果未有效应用等多方面问题,迫切需要通过造林规划科学性的提升、林业管理体系的健全、现代化科学手段的引入、林业法规的完善与执行、精细化管理的引入等举措进一步强化造林效果,从而提高北方地区的造林质量,提升造林效益。
1.当前北方林业造林状况分析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的重视,大力推进人工造林工作的开展,然而在造林实践过程中,仍有部分问题的存在,会影响以造林工程的质量及效果,导致短时间内林业发展效果未得到有效改善,与当前林业造林的质量标准不相符。这一现状出现主要成因是由于造林过程中规划性不高,主要将经济及材料林的建设作为造林规划的核心,不够重视生态林的建设,未能发挥出林业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效果,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同时,由于煤矿开采、林业砍伐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林木生长不佳,不仅会影响林木质量,也会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政府部门逐步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了林权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希望可进一步提升造林质量,打造绿色化、宜居型的生活环境。
2.北方林业造林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
2.1林木与地形条件不相适合
气候、自然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人工造林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是否契合气候、环境,与土壤或地形是否契合均会对林木的成活率及长势产生决定性影响。目前,北方地区的造林活动开展中的造林规划制定不够详细与科学,未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不够了解树种生长特性,盲目栽种后会导致造林地的温度、土壤以及水分等条件不符合林木的生长需求,或是所选树种不具备抗病性,不仅会降低其成活率、降低林木生长速度,也会因病虫害的频发而降低造林质量。
2.2造林中科学技术未有效应用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诞生与应用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是提升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北方地区在林业技术的应用方式存在重视不足、引进资金缺乏或不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制约了北方林业人工造林中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部分地区仍存在应用传统方式造林的现象,其造林效率及造林质量远远不如科学造林下的质效,不仅会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对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2.3林业管护力度有待提升
除了立地条件、造林技术以外,造林后的林木管护效果也是造林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是造林后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保护力度不足,会影响林木的长势,从而使之造林质量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如北方地区造林后管理与维护方面常存在问题,因而林木生长环境不佳,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肥料等供应不足,便会导致林木干枯、生长滞缓,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2.4病虫害防控力度不足
病虫害一直以来是影响林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若是未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一旦出现大面积的扩散与蔓延,将会对林业产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当前阶段,部分地区为节约造林时间,提升造林效率,未严格进行林木幼苗选用标准的制定,通常是树苗应用时才发现幼苗质量高低不一,种植后的成活率或长势得不到有效保证,一旦遭遇病虫害,或是生长环境不佳时,极易出现林木死亡的现象。同时,人工造林过程中,若是造林树种的选择过于单一,树种的生态调节功能不高,往往难以有效抵御病虫害,会导致短时间内病虫害快速蔓延,即便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病虫害控制,仍会产生一定的损失,且会增大人力及资金成本。
3.北方林业造林质量提升的可行性措施
3.1制定科学的造林规划
生态林的建设是林业科学规划的重中之中,由于生态林的特殊性,加强其建设有利于水土的保持,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因而造林过程中应合理确定生态林、经济林、材料林的栽种比重。鉴于生态要的重要性,林业工程建设之前,林业或其他负责部门应留出相应的时间去做调查,整理分析资料,将准备工作做充足。规划设计尤为重要,设计的不足与缺陷将会直接导致该工程的质量下降。
3.2健全林业管理体系
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项任务量巨大的工程,没有细致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定不能漂亮的完成的。只有把环节中每个任务都进行细致的划分,并分配到相关负责人员身上,才能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在管理时首先要遵从法律法规,不做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在开展工程时,切忌一味追求速度,要做到利用合理的制度在速度和质量方面两头兼顾,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3.3引入现代化科学手段
科技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在国内发展科技水平有限时,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力量。利用好的科技可以快速提升我国林业的质量,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对林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和研发进程,大力宣传造林相关技术。多创造相关人员将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从专业人才中优中选优,逐步打造一支强劲的专业队伍,保证科技发展中的后备力量。为应对各种人为和突发自然灾害、保护好森林做准备。
3.4确保林业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严格把控林地与非林地的界限,避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制度,严禁山火、偷砍偷伐等违法现象。政府加强对林业管理部门的监督,监督部门和相关人员切实落实好每一项规定。制定科学的砍伐指标和年度管理计划,严禁超采。明确好森林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坚决维护法律与制度的尊严。
3.5实现精细化管理
造林后,要想提高林业种子成活率,就必须提高具体造林管理的质量,做好造林后的维护工作。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首先要提高树木成活率和抗风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新林地。随着夏季的临近,树冠必须完全着色和冷却。遮阳可以确保树木中的水分不会蒸发太多,而且树木更擅长光合作用。
结语:尽管造林工程取得了一些进展,林业覆盖率仍在上升,如何维护林业资源,如何更科学地建林,如何提高林业建设质量,是林业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任务艰巨,需要继续推进,树木的种植、管理和标准也需要改进,笔者相信,通过实施科学的林业管理,中国的林业建设将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参考文献:
[1]孟庆盈,苗同栋.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北方林业造林质量[J].农家参谋,2018,576(5):83.
[2]论北方林业造林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92(4):9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