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顺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能提高教师团队的双师素质,更能提升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
1.1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虽然在我国职业教育普及化进程中,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较低的社会认同度,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还有待提高。“产”指的是生产,“教”指的是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将产业发展与教育模式相融合,通过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下,产教融合涉及的领域很广,要重视人才的多方位培养。根据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融合的特征,结合产业模型,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获得了符合产教融合的可操作性建设意义。
1.2产学与教学相结合
从总体上来看,产教融合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的,通过对教育的量化经济基础进行分析,从材料中进行再生,分离出了工业教育的承揽模式,并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进行了分类。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物的转化,侧重于教育综合知识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增强教育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和依赖。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基础,以发展与现代教师、人才培养和实验条件相适应的专业基本模式为目标,以建设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进学校转型升级的模式。
二、产教融合的创新方法
2.1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素质
(1)建立科学的模块化管理系统
根据重点专业和行业的特点,将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的应用。在对核心课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增加多种类型的模块化专业,设置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系统,实现课程模块化应用。根据行业课程模块的创新性设计,在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科研实践、综合能力培训课程进行升级,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
(2)提高职业培训的适用性
以行业发展为基础,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课程结构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对与专业相适应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教学分析,从而构建出一种完整的“产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执行过程中,对主干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将《电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课程与工业性专业结合起来,使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工业性的发展中去。
(3)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
以总体规模管理模型为基础,进行全面规划,构建与学生终生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内容。根据学科发展的特定需要,对各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并适当地调整了学科的总学时数。根据新修改的人才培养计划,扩大了学时,扩大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发展,达到了与创新发展方式相结合的条件。线上教学采取自主选课方式。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规定教学课时,教学任务。在网络教学中,积极参加网络教学的讨论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测试。
三、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以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例,提高社会形象对高校而言是一个紧迫的任务,提高职业教育的形象。我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检查校企联动,产学结合办学。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融入教学实施过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培养市场急需的电力专业技术人才。
3.1、促进校企融合培育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对资源进行了最优配置。以工作需要为中心,加强理论课与实训两大体系的建设,并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沈阳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电气工程专项教学基地,以国家电网、发电集团等企业为中心,针对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设立课程,确保学生毕业可以直接上岗。
(2)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从而达到“双师”的水平,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从而促进“协同育人”的深度发展。以此为目的,将在国家电网公司聘请专业专家人员担任电气工程专项教学基地教师,对职业教育学生进行单项培训,使其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应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基础,建立实训示范基地,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设备及经营管理等,而学校则为其提供场地和实习人员。校企合作,以企业名义在学校设立“实训基地”,由企业承担学生的实习、老师的研究工作。同时,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沈阳工程学院专门设立电气工程实验实训基地,聘请国家电网公司人员作为基地专家,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培训,达到“未上岗,先上手”的效果。另外,学校与发电集团共同成立专项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发电集团进行知识的运用,更好地使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为了能够跟上现代工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才能为这一专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以产学对接、产学互动、产学互补、产学互动等方式,建立起了一个产教结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沈阳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社会认可。
五、参考文献
[1] 王彬,方健,李聪,等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主两辅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92-94.
[2] 苏勋文,朱显辉,师楠,等 . 能源互联网体系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30-32.
[3]杨淑新,韩 玉.产教融合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0(8):4-8.
[4]陈勤舫.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本质、功能与战略转型[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4.
[5]刘 婷.“十四五”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础、形势与关键[J].继续教育研究,202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