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董莉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论文基于悉尼协议的成果导向教育的指导思想,采用“反向设计”的原则,首先确定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了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旨在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关键词: 移动通信;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DOI:10.12721/ccn.2021.1573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5G时代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5G技术 的应用,将会提升企业的效率,减少原有工作岗位,但同时,将会创造大量新的的就业机会,另外,将会因为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间接就业。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估计,随着5G拍照的发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正在大规模的推进,会为社会创造来自于5G相关设备制造创造的约54万个就业机会。在大规模的5G网络建设后,随着5G应用范围的扩展与应用领域的深化,不但有来自于5G 相关设备制造创造的就业机会,还有电信运营环节创造的就业机会,到2025年,预计将提供约350万个就业机会。到2030年,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将会体现,会有互联网服务企业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预计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

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对5G产业的发展,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目前分析确定在目前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双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掌握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维、无线优化等专业技术技能,面向移动通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三年后面向的主要岗位是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和基站维护岗位,也可以从事无线网优、5G业务深度体验及感知反馈等工作。

学生毕业3年左右能达到: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与奉献精神;

(2)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移动基站的操作、安装、调试和管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

(3)具备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要求,能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4)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在工作中正确运用专业支持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和拓展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规格分析

确定了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后,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分析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确定培养规格。要求该专业培养规格有八个方面:

1.专业能力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移动通信领域的工程规划与建设、工程监理与督导、无线网络维护与优化、5G业务体验与反馈等问题。能够对移动基站常见(问题)故障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处理能力。

(1)能够完成基站机房、线路勘测与天馈场地的勘测与制图,参与完成移动通信系统规划设计。

(2)能够参与完成移动通信设备的组网与安装。

(3)能够完成基站配置与维护、故障检查与处理。

(4)能够完成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测试,参与网络优化工作。

(5)能够处理电源、蓄电池、传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处理。

2.问题分析

能熟练运用数学、科学、专业知识,对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维等专业领域的一般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执行相应的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与网络维护与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移动通信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针对移动通信领域的工程规划与建设、工程监理与督导、无线网络维护与优化等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研究/现代工具使用

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具备运用常用的工具进行测试及维护的能力,掌握基站测试、维护和优化的常用工具仪表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基站常见故障的技能。

5.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

能按照操作规范安全操作及处理相应的工具、材料等保护环境。

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工具,将其应用于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维等专业领域中。

6.职业规范

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 

7.个人和团队/沟通/创新创业

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具备创新意识、创业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节能意识、严格保守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8.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会从专业网站上搜索相关技术资料,能通过网络等形式与同行交流技术问题。

四、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截图1740380753.png

(一)细化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能力指标

根据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分析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确定毕业要求。通过归类分析,细化毕业时所需的核心能力指标。依据核心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引入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构建支撑核心能力指标达成的课程体系。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工具基础能包括:电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达成的课程为专业基础学习领域。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包括:完成工勘建设、移动主设备安装调测维护能力和无线网络测试分析优化能力。核心能力达成的课程为专业技术学习领域、实践技能学习领域及职业扩展学习领域。核心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LTE组网与维护》、《5G技术与应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基站建设与维护实训》、《移动通信系统承载网技术》。

(二)分析完成高职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能力指标,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完成两个工具基础能力(电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和职业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括政治思想类、军事教育类、身心健康类、知识基础类、职业素质及规划类课程。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包括电工电子类、通信基础类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这两个学习领域基本在第一学年完成。

第二部分:专业技术学习领域、实践技能训练及职业扩展学习领域,重点完成工勘建设、移动主设备安装调测维护能力和无线网络测试分析优化能力三个核心技能的培养。专业技术学习领域和实践技能训练:包括移动通信技能类、传输工程技能类、移动支撑技能类课程和实训。职业扩展学习领域包括新技术应用类、创新创业类、人文素质类和第二课堂等课程。这一部分学习领域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完成。

第三部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主要完成职业规范和团队能力的培养。

(三)完成课程与核心能力指标映射

明确课程体系中每个学习领域的具体课程支撑的核心能力,进而确定课时学分绩理论和实践课时占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

(四)课程体系结构特点分析

1.课程结构合理。公共基础领域课程学时比例不低于总学时的20%;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选修课程学时占比不低于10%。

2.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

3.该课程体系结构以培养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基站维护和无线网优岗位的核心能力为目标,分学段能力逐级递进构建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 http://www.199it.com/archives/602110.html

[2]悉尼协议研究院 . 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改革思路http://www.xnxyyjy.cn/html/guojijiegui/xinixieyi/

[3] 悉尼协议研究院.悉尼协议解析. http://www.xnxyyjy.cn/html/guojijiegui/xinixieyi/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