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调剂质量管理对中药处方安全性的影响

胡晓丽 许海燕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省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 观察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对中药处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开具的2千张中药处方,并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中旬在药房实施中药药房配药质量管理,选取该期间中医药房开具的2千张中药处方进行中药安全性比较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前后中药房处方及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管理后,中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40,P=0.000);管理前中药房员工满意度为(64.58±11.24),管理后中药房员工满意度为(87.65±11.33)。管理后中药学人员满意度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12)。结论:中药房实施配药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中药房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保障中药处方的安全。
关键词: 调剂;质量管理;中药处方;安全性;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中药处方2000张,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中药房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抽取此期间中药房开具的中药处方20000张。中药房共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男2名,女3名,年龄26~45(34.58±4.52)岁。中药房人员在调查研究时间段内无离职情况。

1.2方法

中药处方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1)成立由中药配药科、护士、院长、医生、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中药室配药质量管理团队,建立健全配药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增强责任感。(2)处方作为中药配药的第一环节,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严格控制处方审核。临床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字迹工整、清晰。处方应包括中药的详细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并重点审查处方的配伍性,以确保其合理性,确保处方与患者的疾病相一致。对于特殊药物,应申请特殊处方,并由临床医生签字。(3)如果发现处方中存在配伍不相容、剂量过大等问题,应立即与开处方医生沟通,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确认后再调整中药。另外,要了解中药的加工方法和昵称,调整中药时要进行注脚处理。配药处应将不熟悉药品与熟悉药品进行区分,避免因不熟悉药品造成配药差错。(4)严格控制药品用量,差错控制在3%~5%之间。对于某些特殊药品,如有毒药品、贵重药品,误差应严格控制在1%以内。在中药配药过程中,严格禁止主观估计,以避免因单次剂量和总剂量的误差而导致不良医疗事件。(5)中药饮片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加工方法在储存方法和用途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药饮片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控制:原料的收集、加工和储存,以避免中药饮片发霉、潮解、蛀虫和风化。对于需要临时加工的药品,如矿物、小种子等,严禁提前粉碎,中药调节剂应严格控制药品的质量鉴别,确保中药处方的安全性。(6)中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疗效也存在显著差异。调度员应明确不同药物之间的禁忌及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药品配制完成后,应在包装上注明患者基本情况、处方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前应检查患者信息,以降低用药失误的风险。(7)定期开展药学宣传教育:提高临床医生的责任心,更加重视中药处方的安全性。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药物安全的重要性,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药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1)比较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处方错误、配伍禁忌、饮片质量不合格、处方未进行脚注的发生率;(2)于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前及管理后,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中药房成员进行满意度评分,该量表重测效度为0.85,克伦巴赫系数为为0.88,共20项条目,百分制,评分越高其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管理后,中药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40,P=0.000)。

2.2管理前后中药房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管理前中药房人员的满意度评分为(64.58±11.24)分,管理后科室满意度评分为(87.65±11.33)分,管理后中药房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1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成熟,中医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不同炮制方法和配伍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学价值,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中药配药是根据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将中药饮片和制剂配制成处方,供患者使用。中药配药包括配方审核、定价、配药、审核、包装和药物递送6个流程。中医药的质量关系到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往往受到剂量、用法、配伍、质量等问题的影响。如果不严格监管,将对中药处方安全和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中药调剂应实行规范、严格的质量管理。

中药配方的质量与处方、用量、加工方法、配伍性密切相关。中国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其中许多有相似的名字或有多个昵称。因此,中医配药教师应熟悉中医药区域分部和不熟悉的中医药,并定期开展药学宣传教育,以加强员工对中医药的了解,减少因不熟悉药材造成的配药差错,确保配药质量。临床上,一些医生在开处方时存在书写不清和潦草的问题。因此,在中药药房配药质量管理中,应加强处方审核,规范书写方法;此外,在处方审核过程中,应重点观察中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避免临床用药配伍错误对患者造成损害,严格检查剂量和患者信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中药配药过程中,除了加强处方审核外,临床医生与中药药师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当药剂师发现处方中存在过量或配伍不符时,应立即与临床医生沟通,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中医药房与临床医生可以沟通交流临床用药差错、不良反应等事件,通过分析讨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用药安全。中药的剂量对中药处方的安全性也有重要影响。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不良事件;在配药的剂量调节过程中,严格禁止中药调节剂主观意识称重。剂量控制误差应严格控制在5%以内。对于具有一定毒性和珍贵的药物,误差应严格控制在1%以内,这样可以减少药物消耗,有效保证患者的药物安全。同时,中药的炮制方法繁多,不同炮制方法的贮藏方法也有很大差异。临床上应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监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存放,严禁霉变、潮解等中药饮片进入药品仓库。医院应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提高中药药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中药处方安全性的关注,减少不良时间的风险。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中药调剂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进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房配药质量管理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高中药房人员满意度,确保中药处方安全有效,有效提高中药配药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嫦娥.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5):162-164.

[2]王媛,黄莹.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中的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4):141-142.

[3]贾会勤.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116-117.

[4]冯彦.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下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2):133-134.

[5]庄静.中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1):7-8.

[6]赵海霞.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J].双足与保健,2018,27(1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