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显辉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325014

摘要: 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了教学方式,还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增添一些人文知识和图片,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立体化,对于某地点的地质特点更加熟悉。文章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期创新教学方式,为高中地理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为学生们丰富地理学科课程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探究的重要支持,这是以往传统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地理学科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拓宽学生们的地理知识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更高一层次的地理知识认知活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清楚、明晰地将地理知识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知识点,更好地认识、解决地理问题,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外,教师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无需实地考察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互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然、人类、环境三者之间和谐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及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应进一步改进自身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保证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需要学生通过想象能力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导致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提高地理成绩。而信息技术可以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通过在课堂中增加视频、课件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高中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应明确教师为教学工作中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培训工作中,学校应要求教师在进修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其成为地理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手段之一。地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要在掌握普通课件制作水平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地图软件的使用方式,保证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展现地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为防止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方案,保证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教师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而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使用图片及三维绘制等信息技术展现教材中的内容,保证信息技术可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案中应有的作用。例如,地理课程《水循环与洋流》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动态图展示相关知识,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的合理性。

(四)借助信息网络,整合教学资源

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与高中地理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让地理课上的知识储备量更丰富,也使高中学生在对教学课程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正确认知,帮助高中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节课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以及世界各国家在此领域所做出的研究决策。让学生在接受新课知识之前能够形成良好的理论思维基础,让学生对下面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以便可以使学生自主深入的参与到课程的探索中。(五)借助微课,构建微视频体系

在地理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信息化思想的支撑下,树立良好的微概念。即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将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提炼,并利用信息技术对基础知识点进行视频转化与整合。按照一定的难度顺序,并且合理地控制好视频时长,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地理课程知识设置成简短的微课视频,并在此基础上转变课堂教学形态,构建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学生在地理学科范畴内的逻辑思维有效建设,也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地理课程深入学习当中。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设置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提炼教材中所表达的主要地理观点,并将网络上搜集的有关持续发展战略实践案例引入视频当中。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观察,并以小组的方式就自己的主观看法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准确的地理观念,对国家的战略发展策略加深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将微课视频进行有机整合,构建成完整的资源储备中心。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课上的学习表现,利用课下时间自主检索学习素材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内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获得全面性的提升。

(六)化抽象为具体,创设直观的理解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更容易接受具体、直观、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而对于抽象、复杂且需要探究事物内部结构的内容,由于学生无法直接看到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很难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便捷性,“解剖”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清楚、形象地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对于学生来说,成体系、有逻辑联系且直观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容易记忆的,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必修 1“一年四季的变化”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形态展示给学生。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是夏至6月22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时是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此时是冬至12月22日;当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时,此时为春分3月21日。在讲解时,教师还可以将该部分知识与二十四节气联系在一起,不仅理解了地球公转带来四季变化这一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智慧,直观地理解四季更替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不同而变化的。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知识教学,可以满足教学工作创新的要求。而且在信息技术下,学生可以加强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电子教学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反复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迎. 信息化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6):126-127.

[2]王思源.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03):52-56.

[3]许怡蕾.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测绘,2018,41(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