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李建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417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而城乡规划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对城乡进行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方向,确保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站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上,提出了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以期我国城乡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观;城乡规划;规划建设
DOI:10.12721/ccn.2021.15708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城乡规划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乡进行合理的规划能够帮助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保证我国城乡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对城乡进行合理规划需要拥有长远的眼光,这同时也是一项综合了多项因素的工作,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较多,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视域下进行城乡规划就需要把局部与整体、集体与个人、发展与保护等问题,以此来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1.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在长期发展中所总结出来的战略思想。生态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观能够有利于我国自然资源给予与索取之间的平衡,能够避免因为过度索取而破坏环境的现象发生,有利于维护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并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长久发展;社会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观能够维护生态系统的现状,有利于改善目前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与质量;经济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观能够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并最终使企业的经济利润达到最大化,这样就改变了过去经济发展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现象,并转变成为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和谐现状。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资源使用率较低,又因为一些工厂为了获利而大肆破坏生态环境,我国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有必要制定一条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证我国经济能够长久平稳发展。科学发展观改善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证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同时也提出了一套有关于改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新思想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所不能摒弃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利于我国长久平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城乡规划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重要的行动纲领。区域城乡地区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资源的消耗。随着我国城乡地区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人口流入城乡地区,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因此,如何实现区域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有其特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城乡规划内涵。

2.1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区域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导致区域城乡资源短缺和环境整体恶化,并限制了区域城乡的发展。所以在我国区域城乡建设过程中,要不断高度重视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因此,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区域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确保区域城乡环境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实现城乡的发展和建设应保持在环境和资源能力范围内,进行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支持系统。

2.2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区域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应该反映区域城乡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城乡发展的文明消费量,所以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要注重增长质量。区域城乡经济可持续增长需要在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进行,也离不开区域之间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的协调以及区域城乡内分工合理的产业结构。

2.3社会可持续性是区域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人是区域城乡地区的生活者,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是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它包括区域城乡地区人们的基本权利,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现社会心理稳定等一系列指标。

3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3.1政府的行政监管不到位。

政府在一些具体环节上的行政监管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3.2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等,而忽略了对乡村的建设力度,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城乡之间在规划建设、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呈现严重失衡状态,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3.3城乡规划科学性、合理性较差。

国内的很多城市,为了追寻短期利益,丢弃了对城乡建设的长远规划,导致城乡的空间布局呈现不协调的状态,极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3.4城乡规划前瞻性不足。

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各大城市交通规划部门最为头疼的问题,城市交通呈现这一状态的原因,一是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衍生效应;二是城乡规划前瞻性不足。城市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没有满足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导致出行难问题日益凸显,难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

4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城乡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城乡规划要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在开展城乡规划时,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视,要保证措施合理科学。只有坚持科学合理规划,那么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4.2建设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

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与城乡发展有关的城乡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这是保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稳步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城乡规划建设中,“以人为本”一定要当做核心理念予以执行,站在更加利于人们生活居住的角度来进行有关规划建设。同时,也要引导更多的有关人员参与到整个规划建设中来,以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凝聚力,在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上达到城乡规划建设良好发展的目的。

4.3创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

绿色交通系统的生成是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的战略总目标,也就是在满足城市基本机动性的基础上,保障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达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公平、更低碳、更少污染的目的。具体地来说,城乡规划建设中对于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生产需要,符合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彻底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细节当中,创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

4.4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功能分区进行强化。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强调从地理上完成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办公区变成了交通拥堵、生态恶化和城市蔓延的源头,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对城乡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新型的城市规划思路的运用,在功能分区上实现“一体化”规划,即打造具有结构特色的生活-生产-休闲为一体的功能分区新理念,这样既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的发生,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非常有利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目前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来看,其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发展阶段,而城乡规划建设的内容保罗万象,包括庞大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因此,有很多问题需要规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的稳定协调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龚晓义.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31.

[2]徐文辉.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12,28(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