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郭超

嫩江市中央站林场,黑龙江嫩江,161499

摘要: 林业资源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发展平衡的重要资源,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下,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治理理念融入到了林业生产建设中,有关部门要注重发展创新,基于生态模式对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与保护,促进林业各项生产作业的有效落实,提高林业的生态化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对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生态模式;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林业生产发展中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提高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是生态模式下林业发展中需要加强重视的内容。要从林业资源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出发,结合林业资源生长特性实现栽培技术的合理选择,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选择合适也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控,有利于提高林业资源的产量和质量,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

1.1林禽复合型

林禽复合型林业栽培技术大多数采用的是集约式的营林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林木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有效使用所处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条件,然后在其中养殖一定的禽类,如鸡鸭鹅等。这样就在林业管理中不需要对林木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散养的家禽大多以杂草或者各种害虫作为食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林木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威胁。此外禽类的粪便更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在生态模式发展倡议下,可以促进生态化林木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

1.2果蔬复合型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发展林业栽培技术,可以实施果蔬复合型方式促进林业更好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种植的不同果蔬树木的生长特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果树生长中的营养需要,保证光照时间充足。果树的生长需要兼顾果实的成熟,因此要确保果树能够在降温和旱涝问题出现时,有对应的处理措施,不影响果树生长、发芽和结果。同时还要针对性消灭影响果实和蔬菜的害虫。与果树的栽培工作类似,也要注重对蔬菜的浇水和施肥,提升蔬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为了保证蔬菜果实硕大,也需要在栽种时合理控制种植数量,熟悉不同蔬菜的生长特性,科学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

1.3林牧复合型

进行林业栽培管理时需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林业栽培技术,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选择林牧复合型栽培技术,能够在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同时改善自然环境。实际应用这种栽培技术时,要先了解种植区的地质环境和立地条件,根据每种树木的生长需要确定具体的种植密度,保证间隙合理。避免出现密度过大的情况,否则无法为林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林区光照不充足,不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在栽培期间要保证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充足,加强肥水管理,让树木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健康生长。由于林木每个阶段树木对水分需求量比较高,要确定浇水频次和浇水量,还需重视除草管理,以免杂草过多与树木争夺养分。在种植牧草时,要选择适合在该环境条件下生长的类型,也要注重种植管理,做好施肥灌溉工作,在秋季也要进行土壤翻耕,同时控制好与树木之间的距离,让二者相互促进,协调生长。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1营林防治技术

营林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较为明显,能够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这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融入到林木种植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树木的科学有效管理来提高林木整体的抗病能力,保障树木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有利于林业的全面方发展。在应用这种防治技术手段时需要加大多方面的投入力度,林木部门要给予充分支持,做好全面管理,虽然投入的精力和资金比较多,但是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在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大规模运用。

营林防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注意事项比较多:第一,在苗木栽培管理期间,要根据树木生长需要对土壤环境进行科学管控,要将温度、湿度、疏松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以免细菌和病菌滋生。第二,定期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让表层土体与阳光充分接触,能够起到杀菌灭虫的作用。第三,施肥时选择有机肥料,根据灌溉次数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机,确保能够充分发挥肥料效用,改善土壤环境,保障树木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在秋季,要重视枯枝落叶的清理工作,以免堆积腐烂给有害生物和细菌提供生存环境。若发现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化学药物防治的方法对病害的蔓延进行有效控制,降低给林业整体造成的损失。

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效技术,能够利用生物原理对各类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进行控制,但是这项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一定要保障防控的合理性,把控好技术用度,以免产生不良作用。目前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微生物防治手段。林木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的病虫害和微生物是相克的,因此可在病虫害多发季节通过投放对应的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但是该方式要有专业的技术与相关设备,推广难度较大。②天敌治虫。每一种害虫都有对应的天敌,可以有针对性地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这种办法防治效率高且效果明显,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持该地区的生态均衡。③小鸟防治技术。通过在树林中投放一定数量的益鸟,其以害虫为食,然后在不断地繁殖中控制害虫的数量。

2.3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属于一项较为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显著效果,一般会根据林木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虽然这项防治技术手段比较高效,但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尽可能选择对周围环境和林木资源影响比较小的化学药剂,控制好药剂用量,还需要对药剂类型进行合理搭配,定期更换药物,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以免病虫产生耐药性。

2.4林业植被检疫和监测预报

林木在种植期间病虫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要想降低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率,要结合林木生长情况定期开展植被检疫工作,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树木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检查,分区域进行,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有问题的植物。与此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中,确保能够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发生病虫害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及时预警,便于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做好病虫害早期的控制工作,防止进一步传播与蔓延。

综上所述,在生态模式下的我国林业栽培工作,需要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关键方面高效开展工作,才能够保证我国林业整体发展质量向生态化方向不断提升。面对不同的林木栽培模式,要详细分析和总结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的生态化林木栽培技术。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创建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卜军.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9,37(08):126.

[2]杜咏梅.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究[J].花卉,2020,367(04):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