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伴随建筑工程建设数量与建设规模的扩大,其所导致的环境保护问题和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为此,必须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好各项环境保护要求,并采取科学技术对主要污染加以系统控制,力求将施工活动对于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主要环境保护问题及污染类型分析
1.1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开展诸多会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作业,比如拆除作业、修补作业、管网铺设作业等,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因此各类作业产生的废弃物通常在未得到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即被排放,这些固体废弃物进入生态环境之后,十分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与此同时,容易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1]。
1.2 粉尘污染
建筑粉尘是工程建设活动中最为主要的一类污染物,在场地清平、堆土及挖掘作业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粉尘,与此同时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粉尘[2]。此外,由于施工现场路面大多崎岖不平,因而在颠簸过程中,建筑材料可能出现抛散的情况,当车辆或工人碾压上路面上散落的材料时,将进一步加剧粉尘污染。
1.3 噪声污染
土方爆破、机械施工、开挖沟渠、夯实桩基、清平场地等建设作业施工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噪音,这些噪音会对工程周边居民产生严重的困扰,导致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施工现场的管理通常较为混乱,因而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随意大声喧哗、撞击敲打器械的情况,再加上规划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因而施工现场通常缺少围挡,无法有效地阻挡噪声向外传播。
1.4 水污染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包括工业废水、清洗场地产生的废水、冷却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养护混凝土设备产生的废水、工人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等,由于这些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泥沙、油渍及细菌,如果不能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将其排放出去,将会对周边的水体、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体生命健康。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主要应遵循以下环境保护要求:其一,对建设材料和施工设备加以严格管理和控制,严禁使用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备与材料开展施工;其二,对施工工艺及技术加以规范,避免其与环境保护要求发生冲突;其三,明确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避免出现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情况;其四,注意防控噪声污染;其五,适应资源节约要求,应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避免出现能源浪费的情况;其六,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确保上述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落实,必须重视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以制度条文的形式将上述环境保护要求确定下来,并同步面向施工人员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培训,以此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其在实践中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3]。
2.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污染控制技术
2.2.1.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控制技术分析
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碎石、混凝土碎块、废弃钢材、碎玻璃、土渣、废弃装修材料、工人产出的生活垃圾等[4]。对于这些固体废弃物,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以及使其转化为资源的原则进行控制和处理:首先,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对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同时完善相应制度,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其次,必须确保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危害;第三,对部分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使其转化为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从而有效实现废物利用,进一步提高处理和控制水平,同时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支出。
2.2.2 空气污染主要控制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大气污染物通常以气体或粒子状态存在,如果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对其采取有效技术进行控制,那么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图1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分类情况及处理措施:对于粉尘,可以通过喷水洒水、设置围栏并应用围栏覆盖、及时清理废土来进行控制;对于废气,可以通过应用无铅汽油、定对设备进行检修来进行控制。
图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空气污染
扬尘是导致现场空气污染的一个主因,控制扬尘,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应使用集装箱吊装建筑垃圾(或者应用专用密闭垃圾通道)进行处理,及时完成垃圾的运输工作,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洒水处理,以此有效降低灰尘度,避免出现扬尘的情况;其次,在对现场施工道路进行规划时,需合理利用已有的永久性设计道路,对于其他路面需进行硬化处理,加强草坪与植被建设,切实提高周边环境的绿化率,从而利用植物来吸附灰尘,有效避免扬尘造成的影响扩大化;第三,应将各类细颗粒散体材料和水泥材料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中,若现场并未建设仓库,则需要使用覆盖物进行遮蔽,从而避免其受到风力因素影响而出现扬尘的情况,有效降低粉尘污染发生的概率;第四,应重视在道路周边建设洒水系统,由专人负责应用这一系统定期进行降尘处理。
废气同样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为有效减少现场废气,应注意应用无铅汽油代替柴油,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确保其在气体排放方面符合相应环保标准要求[5]。
2.2.3 噪声污染主要控制技术分析
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有效处理,是落实文明施工理念、避免建设活动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实践之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噪音控制制度,面向工人展开文明施工主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增强工人的防噪声意识,避免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声喧哗的情况,从而将人为产生的噪声影响降至最低。与此同时,需要对各个阶段的施工作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一般不得早于早六点、不得晚于晚十点),同时应注意对不同作业产生的噪音限值进行控制,严格避免其超过限值范围(具体限值详见表1)。如果工程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在夜晚进行施工(超过晚上22时),则必须在环保局进行备案,同时加强现场的噪声防控,通过应用降噪材料建设围栏来避免噪声向外扩散。与此同时,需向周边群众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对于施工设备和技术,建筑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选用噪声较小的先进设备(比如静音发电机等)、使用较少产生噪声的工艺与技术,加强对于设备的进场管理工作,避免存在故障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在设备和技术层面有效降低噪声,实现对于噪声污染的高效控制。
表1 建筑施工场地各项施工活动中噪声限制
2.2.4 水污染主要控制技术分析
针对施工现场的水污染,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首先,严格禁止将有毒有害物质作为土方进行回填,从而有效避免其进入土壤后流入水体造成水污染;其次,对于各类建筑化学物品(如装饰用油漆、重金属、油料、酸碱盐等),必须进行安全高效的保存,严格控制其用量并对其使用过程进行规范,避免这些化学物质出现随意排放的情况;第三,必须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排水沟进行清理,避免排水沟出现污水或烂泥堆积的情况;第四,若工程施工现场存放有油料,那么必须对地面进行防渗漏处理,避免油料出现下渗的情况,防止地下水遭到污染。在使用油料时,同样需要对使用过程和行为加以规范,避免油料出现泄漏的情况;第五,应在搅拌机、运输车停放处设置沉淀池,在确保废水经过二次沉淀之后才能将其排出。对于生活污水,必须当天进行处理,避免拖延。
结束语
总之,针对当前广泛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及水污染问题,实践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遵循各项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及要求,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技术对污染进行控制,确保施工活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参考文献
[1]罗镇.探析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0(23):225-226.
[2]张玮.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2):40-41.
[3]林光明,谭名燕,邓云彬,何中豪.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砖瓦,2020(12):140-141.
[4]马锦宁.建筑施工作业扬尘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1):117-121.
[5]马杰.建筑施工现场控制及绿色施工控制[J].居舍,2020(3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