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调查的关键思路和方法研究

马丽 蔡紫昊

镇江新区环境监测站有限公司

摘要: 详细了解污染地块地下水和土壤的实际状况,可知如果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对城市环境造成较大威胁,严重的状况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基于此,要求相关部门要重视污染地块管理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管理地下水和土壤,做好全面修复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地块的风险性。本文就污染地块地下水和土壤的关键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分析,保证污染地块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清理完毕。
关键词: 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
DOI:10.12721/ccn.2021.1570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调查污染地块地下水和土壤时,调查人员要掌握调查工作的关键思路,根据调查地块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调查方法,准确了解污染地块地下水、土壤等的具体状况,基于此制定最佳的处理措施,并将其运用于污染地块处理工作中,以保证污染地块能够得到全面修复。

1调查的全面性和全局观

1.1土地管理全局观

要求调查人员必须要有土地管理的全局观念,明确地块周边环境与地块之间的关联性,详细了解相关污染地块调查的资料,可知很多调查人员都存在仅调查地块本身土壤和地下水状况的现象,并没有调查地块周围环境状况,给后续污染地块治理工作等的开展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要求调查人们要认识到污染地块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地块周围土地等的性能产生变化,严重的状况下甚至还会导致污染地块出现进一步扩大的状况,由此可知,污染地块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大。除此之外,调查人们还要认识到地下水中的污染源还会随着流场的方向出现迁移等情况,对周围地下水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调查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现状时,调查人员可以从国土资源的角度出发,根据地块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调查工作,将周围环境和污染地块作为调查对象,从全局观念出发,针对污染地块内部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调查方法,以污染地块作为一个点,明确污染地块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影响趋势、时间等进行分析,采取最佳的土地资源利用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地块对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等工作造成的影响。

1.2地块调查的全面性

进行土壤隐性污染源调查时,要求调查人员要重点进行全面性调查,以污染源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功能和运输泄露角度开展隐性传染源调查工作,明确这些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要明确不同类型污染源本身的特点,隐性污染源本和显性污染源的特征有着较大区别,采用的调查方法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调查人员要做好地块细致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地块污染的实际状况,为后续污染地块处理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依据。

2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研究的目标

进行建设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期间,要求研究人员要明确以下研究目标:第一,了解示范区内部污染源所在的位置,重点管控这一区域的污染源,明确示范区土壤污染的空间范围,并综合评价示范区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要明确钢污染等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准确预测钢污染的影响范围和时间,采用最佳的地下水管理措施,结合污染源地下水和土壤的实际状况进行风险评价,建立地下水环境和土壤风险评价模型,以提高用地配置的合理性。

3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

3.1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期间,要求调查人员要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做好数据资料搜集工作,通过书籍等方式收集相关知识,了解污染地块生产的污染物,重点搜集地块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气象、地块历史等相关信息,明确地块环境的具体状况,做好科研文献资料收集工作,掌握地块污染物转移的相关规律,为后续地下水和土壤等研究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其次,调查人员还要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做好统计调查,明确污染地块企业的生产工艺,重点访问地块员工,掌握更多地块企业生产状况,确定生产工艺原料的堆放处等,分析污水排放口是否存在疑似污染源的位置。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要做好土壤面积调查工作,准确统计土壤的具体位置和面积,结合污染地块地图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

3.2土壤污染调查

进行土壤调查时,调查人员要做好表层土采样工作,严格控制土壤采样的深度,选择柱状样形式,在正方形区域内部采样,采用位置主要为四角点和中心点,应用五样混合形式,依据地下水和岩性等调整土壤采样的深度,保证土壤采样的科学性。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要做好表层土壤污染源调查工作,运用显性疑似污染源调查方法、隐性疑似污染源调查方法,并圈定土壤污染空间,准确判断污染源的准确位置,明确隐性疑似污染源详细状况,将便携式仪器运用于这一区域,准确测量隐性疑似污染源的浓度,明确不同类型污染源的分布状况,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便于后续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3.3地下水污染调查

进行地下水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人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做好全面性调查工作,便于更好地了解污染地块的实际状况,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研究地块地下水对周围的现状和长期的影响。根据地下水流向,在下游布置水样点,研究土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稀释解析平衡关系。

4两个重要的调查布点法

4.1网格概率法

网格概率法主要是对污染物不易扩散的污染源调查具有很好的控制性。对不易扩散污染物来说,只要将其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即可达到控制该污染源的目的。

4.2等值线法

等值线法主要是针对均匀易扩散污染物,通过筛查得到数据绘制等值线图,大体确定该类型疑似污染源所在,在充分考虑插值合理性的前提下,在梯度变化较大处加密点进行了等值线细化。

5总结

进行污染地块地下水和土壤调查时,调查人员要将全面性的调查理念运用其中,必须有较高的全局观念,明确示范研究项目的研究目标,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前期准备工作,选择网格概率和等值线布点调查方法,明确周边环境与地块之间的关联性,制定最佳的地下水和土壤调查档案,明确污染场本身的风险性,便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蔡五田.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调查的关键思路和方法介绍——以示范项目调查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6):35-39.

[2]蔡五田,王广才,郑继天.典型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调查技术与评价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000(012):84-86.

[3]卿艳彬,李扬,蒋飞军,等.污染地块环境地质调查潜力分析及方法探讨[J].北方环境,2018,030(010):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