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钱文喜1 孟宪成2

1.海伦市林业和草原局;2.海伦市乐业乡人民政府

摘要: 在林业管理中,良好的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能有效缓解林业整体在生长中所存在的问题。林业人员需注重完善林业管理条例与相关风险的预案,尽量降低病虫害等多种问题对林业的影响,对树木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准根溯源,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其问题加以解决,保持树木最优异的生长状态。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管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70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林业管理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引起林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的林业部门极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优化和完善。而在林业管理工作进行中,还要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以此来全面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质量。

1林业栽培技术及管理

1.1造林品种选择

造林的树种最好选择易栽培易成活的品种,譬如说欧美107杨、中林46号杨,这些树种生长快速,树木优质,病虫害比较少,它们的缺点是易被风折断,所以通常采取与其他树种混植的方法,树下最好使紫花首蓓(WL323绿首一号、亮首5号)来进行牧草。造林的密度要考虑采用3m×6m或3m×8m的株行距,栽植树木时先用开沟犁开深40cm的沟,然后在所开沟内再挖1个50cm的坑。

若是在南方地区种树,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地引入适合在当地生存的外来树种,往往是以主要树种为主,再把主要树种与一般树种相结合,或者是选择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以生存能力较强的特殊树种为主,把树木的观赏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在人流较少的地方,以常绿乔木为主,并把它与常绿灌木相结合,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

1.2合理利用当地地理环境

林业树种栽培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不同的植物对于不同地理环境的适应有所不同,所以在林木栽培之前,要对当地的土壤环境、水源状况以及地形地势等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收集分析,合理地规划林木的种植。林木的生长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对于土壤、水源、阳光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林木的栽培位置一定要按照林木的习性来统筹规划。

1.3浇水量和掩埋控制

一般情况下,春季是栽种树木的季节,这个季节适合种植树木,能够有效保证成活率。春季的土壤大多数比较干燥,树根生长所需要的水分相对不足,放置的过程中不容易腐烂,这个时候进行移植能使根部更好地和周围的土壤契合,再通过浇灌满足根部对水分的需求。浇水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并不是水越多越好,如果水分太多很有可能导致树苗根部烂掉,树苗易死掉,掩盖好土壤之后还需要浇水,这样能够保证树苗根部和土壤得以更好地结合,从而根部更容易吸收土壤的养分,有利于树苗存活。

1.4定期施肥

树木生长状况的好坏和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壤中适合树木生长的营养元素越多越利于树木存活,肥沃的土壤才能够保证树木更好地生长、抵御病虫害的威胁,从而提高树木的抵抗力。通过对树木生长土壤的分析,了解土壤中所缺少的树木所需的营养元素,合理的配置肥料、定期的给树木进行施肥。

1.5科学合理利用土质

种植技术也是决定林木的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精准恰当的种植技术能够更好的处理土层的厚度。土层的厚度对林木吸收土壤的矿物质、酸碱度以及水分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太厚的土层不易于林木吸收这些元素,导致林木缺乏营养与水分,太稀薄的土壤则会导致土壤水分易挥发,也会导致林木缺水。另外,种植树苗的时候需要确定好树穴的预留空间,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土壤的松弛度以及水分的分配。

1.6因地制宜,研究新型的林木栽培技术

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使林业资源较为单一,影响了林木质量与数量。应加强林业管理人员因地制宜的观念,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以及地理位置优势,分析利弊,制定多种林木栽培方案,因地制宜的树木栽培理念能够有效的增强林木的多元性,并为种植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可利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出新型的林木栽培技术并完善传统的林业结构。可研究嫁接技术以及对树苗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相关的栽培工具,能够高效地完成树苗的栽培工作,并确保林木种类以及数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增加,先进的栽培技术能够为当地林木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实施林业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措施

2.1加强检疫免疫工作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管理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内容。为了实施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我们的林业管理人员要先对病虫害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当林业病虫害处于高发期的时候,我们的林业管理人员还要加强病虫害的检疫工作,保证病虫害检疫工作体系的健全完整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林业管理人员还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也实现了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有效降低了林业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侵袭。

2.2注重基础防治措施

我们的路你也管理部门一定要注重林业发展的源头,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基础环节要予以高度重视,树苗栽种前要对栽种区域的土地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检查,了解种植区域的土壤占比,待工作人员做好种植区域的消毒工作之后才可以进行树苗种植。再就是要求我们的林业工作人员在选择树苗的时候也要严格把关。保证苗圃干净整洁,这样也能够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2.3运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

物理技术防治手段就是运用一些物理工具消灭病虫害源头,目前比较常见的物理技术手段像光、电、热等等。除此之外还可在高温的作用下消灭潜藏在林业中病虫害和病菌的隐患。物理技术防治手段要比化学技术防治手段好很多,因为大部分的化学技术防治手段都或多或少对树苗本身造成影响。而物理技术防治手段的优势就在于防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对其他生物也不会造成损害。

2.4运用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生物技术手段在所有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是最明显的,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因为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就是利用食物链自然规律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进行病虫害防治。看林业病虫害的类别来选择这一病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整治。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无污染、纯天然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但是由于这一技术的研究相对比较复杂,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完善。

2.5对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中,化学防治技术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林业管理人员通过播洒除虫药剂,能够有效的减少病虫数量。但该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期内高效的完成除虫工作,缺点是不可长期使用,因除虫药剂不仅仅能够控制病虫数量,若长期使用会使大量的药剂存留在土壤中,从而逐渐影响树木的生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病虫的抵抗力,使药剂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数量。也可选用非喷洒药物,对树枝或树干表面进行涂抹,但该种方法费时费力,并适用于少量且栽培时间较短的树苗中进行,但是若发生大量的病虫害时,应首选播洒除虫药剂方式。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想要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就必须改进林木栽培技术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源头出发,育好苗、造好林,采用营林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实施,才能真正做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吉庭。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16(13)。

[2]杜欢。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