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公路养护机构路产维护工作方向分析

李敬

牟平区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大队,山东烟台,2641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道路要求提高。公路管理机构行政权力剥离转变为专业养护机构。对比发现,在路损案件和非法道口开设案件上,公路养护机构由改革前的执法者转变成受侵害主体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实身份的转变,对改革后产生新的问题症结提出两个破解办法,为从事公路路产维护的职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机构改革;路产路权维护;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
DOI: 10.12721/ccn.2024.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公路养护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与顺畅。目前,在公路养护工程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养护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设备不足、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分析工程管理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公路工程管理的对策,以期为优化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当前面临的困难

在2020年底,公路管理机构已经完成改革,成立了公路养护机构,并为解决改革后的路产管理工作,成立路产事务科,负责对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开展路产管理工作,此时的路产管理与改革前已经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再带有行政权力的性质。由于原来的路政部门是整体划拨至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具备丰富路政管理经验的人才已经全部脱离公路养护机构,因此,新部门的成立只能从零开始。路产事务科组建初期,新成立内设部门人员是从各科室抽调,新组建的人员对路产管理方面没有经验,也没有具体的工作指导意见,造成一线公路养护机构路产管理工作完全处于摸索状态,导致工作无从下手,处于停滞状态,部门运行步履维艰。

成立初期,若发生路产损毁案件,公路养护机构只能沿用旧的处理方式,即邀请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共同进行现场勘察定损,由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向相对人下发赔补偿通知书,赔偿缴纳至属地县级财政部门。由于公路养护机构执行区级财政,地方执行县直财政,收缴的路产损失进入地方财政后,由地方进行统筹,无法回归到公路养护部门,造成公路养护机构存在实际损失却无法得到赔偿,出现受偿主体错位的事实,导致受偿主体与实际损失主体脱节,这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法理,然而短期内却无法改变这一现象。想冲破这一困局,打开新局面,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捋清各主体之间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

2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公路养护机构路产维护分析

2.1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绩,保障个人利益。在公路建设和养护领域,同样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可以引导管理人员更加专注和努力工作,实现更好的业绩。绩效考核还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带领团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现场的重要管理者,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展和质量。逐级监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此外,明确岗位职责有助于基层管理人员更好地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人才是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现和激励有潜力的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这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管理团队,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全员绩效考核不仅仅针对管理人员,也包括其他岗位。建立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员工的业绩。定量指标可以量化工作成果,定性指标可以考虑员工在团队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可以实现更为公平和科学的分配。

2.2路面温度监测技术

路面温度监测技术能够了解路面情况,提早发现导致裂缝出现的气候条件,及早采取措施预防、规避。对此,在高速公路上布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路面的温度。这些传感器通常埋在路面中或安装在路边设备上。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路面温度的变化,包括日夜温差和季节性变化。热像仪可以通过红外线技术测量路面的温度分布,这些设备通常由巡检车辆携带,能够在运行中实时捕捉路面温度的图像,有助于发现可能存在的热点或异常温度分布,这些异常可能暗示着潜在的路面问题。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收集的数据可记录并分析,以便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路面温度的变化趋势。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制定温度变化模型,帮助预测路面收缩和膨胀的情况,从而预防裂缝的形成。一旦温度监测系统监测到不正常的温度波动或异常,它可以触发警报,通知养护人员采取紧急措施。这有助于预防因气象条件引发的路面损坏。温度监测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效率和响应速度,确保路面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保持安全和耐久。

2.3定期进行保养并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

工作人员在开展保养工作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人员与物资予以合理调整,这样就能够为有效提升公路的运营质量提供有效保证。在这一过程中,其首要任务是督促相关部门建立正常的道路交通维护档案。总的来说,这个项目是以月度调查为单元而开展的工作。其中,监察项目的重点对象,也就是报表上的TOI超限部分。在这一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根据其他项目有关的监察数据,深入实地高效开展公路勘察工作,最后再对各项资料加以总结和分析。除此以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合理制订月度保养策略,结合有关数值对实施相应政策的公路道路进行再一次的监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新的数据资料,以便于更好地为维修与养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提升道路的运行效率。

2.4优化养护机械的配备

在进行道路机械化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的过程中,要与道路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对养护机械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道路机械化的建设和维护的效率。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技术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制订相应的维修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于道路机械建设和维修的机械装备。除此之外,在进行特定的工程项目的时候,还要注重对维修的机器进行维修和保养,以免因为机器的失效而对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强化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使其能够完全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技巧。并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证机械设备能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结语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公路养护机构可以根据现状的角色转换,由上至下地形成一个系统性、规范性的办法和指导性的操作规程,对基层公路养护机构的路产维护工作进行指导,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这样既提高基层公路养护机构的路产维护工作效率,也为路产维护工作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本栋,马骏.聚力“三个优化”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J].机构与行政,2022(10):29-30.

[2]巫雪梅,刘海旭,刘星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J].综合运输,2021(6):36-39+44.

[3]范冠峰.关于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公路,202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