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王晓宇

佛山市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 528300

摘要: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阅读教育,而且要延伸课外阅读活动,要将课内课外二者有效衔接、有机结合。文章针对目前小学课堂内外阅读的不足,提出一些措施,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文学理解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有效凝聚力
DOI:10.12721/ccn.2021.1571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文学知识的最重要环节。阅读者可透过文章中的段落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这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其文化素养。因此,我国小学语文课要重视阅读活动,既要学习书本上的读物,又要做到延伸文化,做到课内课外的有效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阅读的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学生很难体会到语文阅读学习的美好。据此。笔者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以其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缺乏课内外阅读

(一)可供小学生选择的阅读资源很少

目前我国小学生图书市场上的书籍相对较少,学生的文学基础很差,不管是对汉字的掌握还是对文章的理解,小学生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太深的学生理解不了,过于简单的学生理解不了,与教材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教育意义不大。其次,家长在课外阅读资源的选择上存在缺陷。现在许多家长在选择课外材料时,主要是选择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内容,造成小学生阅读范围总是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内,这导致课内外的阅读活动无法有效结合。

(二)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

较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现在,不仅中国的小学,整个社会的阅读气氛也在逐渐淡化。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电子技术设备正逐渐普及,电子图书市场在不断增长,这对实体图书构成威胁。伴随着各种电子软件的不断研发,许多父母自己也逐渐丧失了阅读习惯,难以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与此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孩子阅读课外材料。儿童完成家庭作业后,大部分人都会把空闲时间用来看电视和玩游戏。缺少了阅读氛围,学生就不能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不利于推广阅读活动。

(三)教师和家长观念落后

以往中国的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主,分数高于一切。讲授往往容易打分和解释,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普及,人们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仍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固守传统观念,不重视课外阅读活动。很多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记忆,很多教师在课后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教师在讲授阅读时,还会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等。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家长报各种辅导班,误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看看书,对提高孩子成绩无济于事。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

(一)以课堂为主,教材为辅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课内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必须做好课内阅读教学,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当前,我国小学教材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包含的文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需求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要科学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首先,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尽可能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分段找中心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表达文章主旨的段落或句子。与此同时,教师要情绪化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情感的起伏。其次,教师应增加课堂交流的程度。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也很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后与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历,以便更好地分析文章,提高阅读水平。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写作技巧、情感表达、改进写作思路,还可以安排学生写笔记等。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对阅读技巧的掌握。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课堂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参与到阅读中来。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只会引导学生学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在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背诵理解,导致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是一件枯燥的事,阅读本身就是一门烦人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从小开始阅读兴趣培养。

所以,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情境。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气氛。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播放一段激荡宏伟的爱国音乐,同时向同学们讲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的典型事迹和贡献,让学生们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梦想中蕴含的深厚爱国主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体验美好的阅读活动。

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讲小学生喜欢的故事来讲解文章,让学生们意识到书中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热爱阅读,在课余时间找书读。第二,家长必须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书可以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为追求高分数而忽视文化培养,教师应做好动员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意识到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闲暇时,他们可以放下电子设备,与孩子一起学习与讨论,帮助孩子正确阅读。家长与教师应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幼儿吸收文化。

(三)帮助小学生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针对学生的特点,对阅读材料做好选择,有效地进行课内外阅读活动的衔接。当前,中国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故事摘要、寓言、典故等文章。当学生们阅读时,常常有一种想要更多的感觉,这时,教师要加强引导,选择与教科书主题相近的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而不能使阅读活动肤浅。老师要做好检查,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小学学生是价值观建构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确保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健康、与时俱进,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符合主流价值观,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成长。

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小兵张嘎》等文章,通过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无形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父母也要做好课外阅读的辅导与检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内阅读进行管理和限制,但课外阅读主要由家长来指导,所以,父母应该腾出足够的时间,定期限地对孩子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助,对其课外阅读的量度和时长进行控制,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增强责任感,结合新的教育手段,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效衔接。要正确认识当前阅读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让学生精耕于课内,延展于课外。

参考文献

[1]郑琪.寻课内外阅读契合点,搭儿童有效阅读天梯——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课外语文(下),2020(6):8-9.

[2]刘爱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0,29(2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