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林玉芳

梁山县馆驿镇人民政府,山东梁山,272612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需要我国众多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而促使农民提升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建设,让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问题
DOI:10.12721/ccn.2021.1589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各种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进行丰富的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农民情操,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农民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农村有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乡风文明建设才有推进的动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举就是建设文化场域,这是因为:第一,文化场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灵魂和保障。只有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才能决定乡风文明建设的根基是否扎实。第二,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优秀文化来引领,优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觉。乡村文化建设要先行,文化自觉必定要全方位跟进。第三,农村文化兴盛才能焕发农村的新气象,新气象的乡村才能促成乡风文明。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固有的观念,导致基层政府大多注重经济建设,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基层政府给予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少之又少,没有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村民的凝聚力,改善村民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引导村民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2.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在现有的农村文化市场类别中,网吧、KTV、歌厅等娱乐设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网吧的数量日渐减少, 仍然有一些娱乐经营业主, 利用不同的娱乐媒介,吸引人们进行“低端”“粗俗”的文化消费。难以提高农村地区文化市场的新风气,缺少对优秀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的研讨。

3.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匮乏

1)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者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一批有文化,高素质、年轻的专业人员,但是现在的农村文化工作者大部分都是高中以下的学历的人员。他们文化服务理念陈旧,思想僵化,文化宣传效果差,无法将农村文化建设很好地和实际需要对接,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进展缓慢。

2)缺乏专业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和城市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大学生很少能回到家乡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因为农村经济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没有好的人才引进政策,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队伍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4.缺乏文化服务设施,难保长期维护

一直以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完备是摆在广大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与城镇相比,公共文化中常见的棋牌室、活动中心基本是“凤毛麟角”。而对于仅有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 在整体的推行中依然受到制约, 不但没有较高的利用度,而且对于农户来说也不具备吸引力。一些基础性的文化设施一旦损毁,那么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恢复,文化服务设施的长期维护面临尴尬的境地。

5.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筹集困难

由于一此偏远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文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使得文化设施破旧不堪,有些特别贫困地区,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都没有。尽管相关主管机构已经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文化建设,这些资金相比于实际的需求来看,仅仅是杯水车薪。农村文化建设筹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农村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1.政府提高对农村文化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从而全面理解和把握党为振兴农村提出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思想。要看到经济建设的基础作用,也要看到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政府要继续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部门要为村庄举办文化活动时提供场地支持和资金支持,在村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安保措施和志愿者服务等帮助。

2.唤醒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新时代农民对文化追求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孝通表述,文化自觉一般是指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能够对其发展历程及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唤醒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觉指的是唤醒新时代农民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唤醒全部农村全体农民对“根文化”的重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唤醒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觉,农村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命脉才不会因此破裂,才能从传统文化命脉中寻找新时代的发展契机。同时,我们要把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中华优秀文化大格局中考察,将其活化成为兼备深厚传统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文化新形态,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3.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工作者

1)基层政府要对现有的文化建设队伍建立激励机制;2)鼓励本县户籍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和大学联合定向培养本县户籍的文化建设人才。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及相应的政策鼓励。

4.拓宽筹资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政府要拿出部分资金专门支持农村文化的建设,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合理分配资金,严格保证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并且保证资金足额到账。吸引一批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感兴趣的企业家投资文化服务事业,对于他们的投资给出比较好的优惠政策。发挥农村文化的宣传作用,吸纳更多的社会投资,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长期的社会资金作为其发展的后盾。

5.理性挖掘和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

理性开发利用好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优秀农耕文化,更要挖掘传承农耕文化蕴涵优秀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挖掘农村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事,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基因;理性挖掘和传承发展优秀的孝文化、善文化、和文化,家风家训文化,优秀民俗文化和乡贤文化等优秀农村文化。因地制宜的设立农村文化大礼堂、社区文化新家园、道德讲堂等代表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地标,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建构精神家园,激励农民挖掘优秀的农耕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沉淀,只有在理性挖掘中,不断地去传承弘扬、创新和发展优秀的农耕文化,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通过理性挖掘和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才能焕发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气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政府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人才队伍的投入,不断创新符合农村大众的文化产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才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J].农业经济,2019,(08):42-44.

[2] 朱明山.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现实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25-126.

[3] 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256-25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