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靳晓峰

克东县自然资源局

摘要: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要想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则需要了解各区域土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勘测定界工作,确保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为了促进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有效开展,则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方法,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确定土地的使用范围,保证这项工作的科学开展,为土地的有序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土地勘测定界;方法;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7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土地管理和保护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各行各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如何对土地进行审批和规划是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要避免违法用地,注重对耕地的有效保护。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使用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要了解勘测定界的一般步骤和操作方法,在实际勘测时能够规范操作,保证土地勘测定界结果的准确性。

1.土地勘测定界的步骤与方法

1.1一般步骤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在开展期间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第一,确定实际征地范围,提前收集该区域的地籍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实地勘察,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不一致的地方,便于下一阶段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布设控制点。根据征地范围的大小对控制点进行均匀合理布设,调整每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埋桩;第三,地形图测绘。根据以往的地形图资料并结合野外测量的方式为完成地形图测绘工作;第四,确定权属界线,根据相关地形图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权属界线的测定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完善地籍图;第五,开展调查工作,要对勘测区域土地使用界限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将调查结果在工作地图上显示出来,而后进行存档。

1.2技术方法

①平面控制测量。对平面控制坐标系统进行勘测定界时,必须要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科学勘测定界收集平面控制网,使其与土地勘测定界的要求相符。如果控制网点的密度与标准不符,则应利用三角网或导线网的方式,科学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②界址点放样。对于界址点的放样而言,其可分为关系距离法放样和坐标法放样,其中后者是对用地范围图进行初步规划设计,然后拟定界标的位置,用图解获取具体坐标;或者是借助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对放样数据进行计算,保证放样界标位置的准确性。③面积汇总及计算。勘测定界面积量算的内容包括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项目用地面积等,利用求积分仪法、几何图形法进行面积的量算。

2.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

2.1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主要指的是借助地面上空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或传感器来探测物体电磁波的反射及辐射特性,获取所需信息,通过判读、传送和记录对地物加以识别,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土地勘测定界中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将卫星遥感获取的资料直接应用到地图测绘中,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测量工作,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以得到保障,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构成部分包括分析判读、图像接收处理、遥感仪器、遥感平台,将其用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时,必须要有外业调查、内业调绘、注释标志等步骤。

2.2GPS 技术的应用

GPS 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操作方便和自动化水平高等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土地勘测定界中能够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数据精度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 GPS-RTK 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测绘的效率及精度,实现理想的勘测效果。RTK 技术作为 GPS 技术的延伸,其是指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动态差技术,以载波相位观察值为依据进行定位测量,将坐标系统准确实施转换为另一坐标系统,从而降低常规测量中的仪器搬站次数及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勘测定界的准确性,达到厘米数量级。另外,GPS-RTK 系统是由控制软件、数据链、流动站、基准站等构成,对动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用户应该实时监测基线结算的结构和待测点数据观测的质量,有效确定观测时间,促进定位效率的提高;或者是实时计算定位结果,科学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观测的时间及次数。

2.3GIS 技术的应用

GIS 技术将多学科内容进行了整合,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基于计算机设备能够的对各种类型数据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分析和处理,及时获取各个区域的地理分布数据信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灾害预报监测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良好作用。将其应用到土地勘测定界中也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保证测绘精度和质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资源库,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整合,不会出现重复作业的情况,而且可以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准确信息,便于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2.4DEM 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这项技术在土地勘测中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以通过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来确定土地范围,能够将土地的实际情况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操作比较简单。DEM的应用主要是在计算土地勘测定界的地表面积与所需要的土地属性。在土地勘测定界中,DEM主要用三维坐标特点收集地形地物特征,建立有一定坡度的三角坐标,利用空间三角形连续的面积来表示相对应的面积。具体的实施过程,在建立DEM模型之前要对之前进行了勘测的空间平面投影、变形处理,其次计算空间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汇总土地勘测定界的面积。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空间三角形的得来主要依据传统的测绘方法得到平面的面积,然后通过面积投影变形比率公式进行投影,最终得到数字化、可视化的空间三角形。

结语: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可以为土地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在推动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土地勘测定界的整个流程较为复杂,对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着较高要求,要想保证勘测定界结果的准确性,则可以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这项工作中,实现对整个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便于这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工作的有序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长青,朱旻.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 5321.

[2]郝纪杰.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实际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6):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