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结合目前的教育成果来看,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和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地理教学在很长时间内都在比较落后的地位,这也使得地理核心素养教育迟迟无法得到突破性进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可能对初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部分学生可能对初中学习提不起兴趣,可能会觉得初中知识是枯燥的,更有甚者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这时教师需要利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提起了,他们就会喜欢学习并且主动学习,从而轻松地解决了学生兴趣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授《世界的人种》这门课程时,可以搞一个小小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世界的人种中去,让学生模拟一个小世界。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颜色的人种,比如可以让学生戴上不同颜色的面具,然后互相扮演成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孩子们,几个人扮演非洲的孩子,几个人扮演亚洲的孩子,几个人扮演美洲的孩子等等。 然后让他们回去做功课,去了解自己所扮演的那个大洲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主要建筑,能流利地将这些都讲解出来,将自己带入到自己所扮演的那个角色中去。 第二天在班级里拍一个小小的情景剧,表演互相打招呼:黄色人种用中文,白色人种用英语,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那个大洲。 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带入到其他课程中,如果有需要演情景剧的课程,就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一下。 这样有趣且灵活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大大增加,从而初步让他们对地理这个学科产生极大的好感,开始爱上学习地理这门学科。
2创设综合情境,增加课堂多元化
在素养立意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综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以及趣味性的课堂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感受地理学科带来的知识力量,树立良好的自然发展观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天气环境,向学生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或者可以为学生举例,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探讨为什么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将地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
在人教版地理必修 2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复习中,笔者充分运用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把百年棉纺织企业大明厂形成、发展与变革的案例引入课堂。课前,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实地走访,了解大明厂发展的历史、衰落原因和后期综合整治的措施,并安排学生做好相关的拍摄、录制和记录工作,后期做好整理编辑。课中,将这些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表格和视频等信息,探究:1.刘国钧先生在常州创建大明厂,且能够蓬勃发展的主要地理区位条件?2.大明厂后期衰落的主要原因?3.天虹纺织综合整治的措施?在这样的真实情境探究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基于国家大事件、纪录片、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角色扮演等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在多样的、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巧妙地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逐步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3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趣味情境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多媒体手段是一种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它有着灵活、便利的特性,能让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能吸引学生目光。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学趣味性是许多教师课堂内所缺乏的元素,单一的理论讲解、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无不抑制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而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其运用在新课导入、重点探究等环节中,带领学生在对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学生想象力有限、兴趣低等学习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地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便利。
例如,在教学“地球以及宇宙”等知识时,由于该知识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活较远,很多学生甚至不了解什么是银河系、地月系,因此教师若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将无法保障教学效果。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在课堂中展示地月系、总星系等图像视频,从而将学生无法触及的宇宙知识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方法能促使学生仔细观察、深刻理解课本中抽象化的理论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地理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教学成果。
4借助生活实际,创设实践型情境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才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地理本身源于生活,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在于提高学生理论运用能力,使其能通过地理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重心、学生实际,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带领学生运用教学内容;在多样性、系统性的生活情境协助下,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地理园,根据地理园中看到的地质地貌讲解其形成过程。教师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在课堂上做简单的地理小实验,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二章第一节中讲到的“热力环流”可以做相关的小实验:(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置于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孔封严;(2)将装冰块盆上方的塑料薄膜扎一个小洞;(3)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可观察到香的烟总飘到热水方向,这说明热的地方近地面产生低气压气流从冷的地方向热的地方流, 而高空气流则由热的上空流向冷的上空。这样的教学法能让地理知识不再抽象难懂,使学生更爱学习地理、了解地理知识,更有兴趣来探索地理环境。
结论:地理这门学科是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育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突出初中地理的课程特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以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虽然,当前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三点整改策略,想要更好地创新情境教学法,就要从提升教师情境教学能力、创设情理兼具和生活气息浓厚的教学情境等方面来提升。研究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后笔者会不断总结相关经验,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本文的总结可以给同行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从而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齐传干.谈地理核心素养与乡土情境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以人教版“聚落”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3):47-50.
[2]蔡天宝.初中地理“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初探[J].新课程,2020(49):172.
[3]李福寿.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22.
[4]浦晓丹.主题式情境设计在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