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肩关节类疾病,患者出现该病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且日常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制约,严重的还会导致其肩部肌肉出现萎缩或者僵硬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针对该种疾病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其正常生活。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注射药物、手术、理疗等,但效果并不显著,且容易出现复发。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肩痹”的范畴,导致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风寒湿邪、慢性劳损等,起病缓慢,但逐渐加重,且病情顽固。中医认为应用针灸与推拿联合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肩肘的血液循环,进而消除局部粘连,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对其应用两种中医疗法结合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计96例。纳入标准:1)均经诊断确诊。2)症状表现为肩周疼痛,功能受限[1]。3)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有肩周手术病史。2)合并精神障碍。3)对针灸推拿存在禁忌证。4)临床资料不完善。将上述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25-69岁,均数(38.94±3.54)岁;病程7个月-6年,均数(4.36±1.32)年。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4-67岁,均数(37.25±3.2)岁;病程8个月-5年,均数(4.22±1.16)年。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无差别,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本组应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针刺方法:选肩髎、肩前、肩髃、阳陵泉、阿是穴、中平、条口等,做好穴位消毒处理,并且采用针刺泻法,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及方向,可逐步增强穴位刺激程度。得气后留置30min。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左右。艾灸方法:选取肩井穴,将艾灸条放置于温灸器中,令患者坐位,并点燃艾条开始艾灸。施灸时间持续30min,每3天1次。推拿方法:取患者的坐位,指导其放松身体,选取天宗、合谷、肩井、缺盆、曲池、肩贞等穴位,应用揉、拿、点、按等手法。推拿者扶住患者的肩部,另外一只手握住患者胳膊进行抖动、拔伸、旋转等处理方法,再对各个穴位处进行点按处理。帮助患者开展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比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转等,并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大力度及幅度。对患者患处的肌肉进行揉搓、拍打等,以促进患处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进而缓解痛感[2]。每次持续30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10d作为1个疗程。共对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
1.2.2 对照组 本组实施单纯针灸疗法。具体治疗内容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性。结合Constant-Murley[3]对肩关节功能改善进行计算,并判定治疗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功能改善达75%以上。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改善50%-75%。无效:症状无改善,病情加重。2)记录并对比两组的肩外旋、肩外展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评定。0-10分。3)应用VAS评估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ROM)[5]评估活动情况。4)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评估生活质量,选取4个指标,每个指标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研究当中的各项数据,都应用SPSS 23.0软件检验,t对计量资料,平均数表示,x²对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性 就治疗总有效率看,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75%,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情况对比(n/%)
2.2 肩功能 治疗前,两组的肩外旋、肩外展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肩功能评分对比(分)
2.3 疼痛、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肩周炎主要是指由于不明原因导致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进而使得患者表现出肩关节疼痛并且活动受限的情况。该种疾病具有周期性,且多属于急性发作,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7]。临床研究显示,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肩部症状会加重,而且反复发作,渗出的炎性物质还会导致肩关节发生粘连问题,由此引发更严重的症状,制约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通常情况下,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药物治疗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不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是以康复疗法为主。其中针灸推拿方法的应用便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这两种方法都属于中医康复范畴。在中医中认为,该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或者劳累闪挫,使得筋脉不畅,气血受阻,不通则导致肩痛。疼痛越严重,则肩部活动受到的限制越大。而肩部活动又会导致疼痛加重,使得病情反复,逐渐加重,并且迁延难愈。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应当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为主[8]。针灸推拿都是中医中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选取肩部的穴位进行针刺,能够对患者起到阻断疼痛传导的作用,并且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促进炎症快速消退。而艾灸则能够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进而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散寒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但是仅应用针灸方法无法解决肩周粘连的问题,这样难以改善肌肉萎缩或僵硬的症状。对此,同时应用推拿手法则能够帮助患者促进肩部肌肉放松,并且促进粘连组织消除,以避免肌肉痉挛情况,加快炎症消除,从而促进肩部功能恢复。两种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实现患者通经活络,进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以实现患者肩功能的改善,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也进一步地提高生活质量[9]。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看,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75%,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两组的肩外旋、肩外展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可见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再加上工作性质的影响,使得肩周炎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患者日常活动较少[10],坐姿不正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做好日常防护工作,生活中避免劳累,工作中要注意变换姿势,注重间歇活动,尽量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减少该病发生,同时也降低复发率,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应用针灸推拿联合疗法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较高,且很好地改善其肩功能,减轻疼痛,并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智敏.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配合防风汤治疗肩周炎的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2):123-125.
[2]张萌,高祥祥. 肩三针傍刺联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证42例临床观察[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06):75-78.
[3]赵文君,周黎. 针灸治疗与消炎镇痛药物对不同疼痛程度肩周炎的疗效比较[J]. 科技导报,2022,40(23):37-42.
[4]吴晓燕,杨灵杰,曹媛,姥义. 高频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肩周炎患者68例疗效观察[J]. 东南国防医药,2022,24(06):582-585.
[5]张艳,汤正邦,吴佩炎.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周病变解剖部位注射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1):11-13.
[6]周宇超,梁永梅,谢文钧. 针刺、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观察[J]. 智慧健康,2022,8(23):95-98.
[7]刘丰艳. “子母补泻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疼痛、功能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08):54-57.
[8]陈青微,吴丹,张胜娟. 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的临床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07):648-650.
[9]张洋,程少丹,葛程,庞海莉等. 超声监测下全麻手法松解结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重度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3):96-99.
[10]汪贺轩,文启,刘垒. 穴位针刺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肩周炎寒湿凝滞证的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02):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