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左春兵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宅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基坑工程是一个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基坑变形、坍塌等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住宅建筑土木工程;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住宅建筑逐渐向高层和地下空间发展,基坑开挖深度和规模不断增加,这对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坑支护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性,还要有效控制周边土体的变形,以避免对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对于住宅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土钉墙支护过在土体内设置土钉,与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从而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土钉墙施工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土质较好、深度不大的基坑;排桩支护由混凝土灌注桩或预制桩等组成,桩与桩之间可以通过冠梁连接,增强整体稳定性。排桩支护刚度较大,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深度较大的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则具有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等优点,是在地下构筑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可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部分。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对变形控制要求高的基坑工程。不同的支护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选择不合理

部分工程在前期规划阶段对地质勘察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等关键因素,从而导致在选择基坑支护技术时缺乏科学依据。在土质松软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如果盲目选择土钉墙支护,会由于土体稳定性不足和渗水问题而影响支护效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一些工程为了追求降低成本或缩短工期,选择了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低价或简易支护技术,忽视了支护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不合理的技术选择不仅会给施工过程带来诸多隐患,还对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监测不到位

一些施工单位对基坑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或者在监测过程中敷衍了事,未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对基坑边坡的位移、沉降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关键指标监测频率过低,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监测设备和技术的落后也会影响监测效果,部分工程使用的监测设备精度不高、稳定性差,难以准确反映基坑的实际情况。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及时、不专业,即使发现了异常情况,也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延误了采取有效措施的时机。

三、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选择支护技术

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环境评估,通过专业的勘察手段准确了解施工现场的土层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和管线分布等情况。对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考虑土钉墙支护技术,其施工简便、成本较低;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需要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等刚度较大、防渗性能好的技术。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限制条件,工期紧张的项目需要选择施工速度较快的支护技术;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区域,应优先选用能有效控制位移的支护方式。还需考虑经济成本因素,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支护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支护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施工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质量安全标准,确保施工过程有章可循。设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严格把控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对进场的钢材、混凝土、锚杆等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性能稳定可靠。在灌注桩施工中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准确,钢筋的规格和焊接质量达标,钻机等设备运行良好,以保证桩体的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通过开展定期的培训课程、技术交底和安全演练等活动,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基坑施工的监测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监测的项目、频率、精度和报警值等。对于深基坑工程,应重点监测边坡的位移、沉降、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支护结构。选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等,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积极引入自动化监测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监测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评估。通过绘制监测曲线、对比历史数据等方法,判断基坑的变形趋势和稳定状态。如发现监测数据超出报警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强化技术交底与沟通

,施工前应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会议,设计单位要向施工单位详细介绍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理念、技术参数、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要认真听取并理解设计意图,对于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提问,确保对设计方案有清晰的认识。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技术交底中,设计单位要明确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厚度、钢筋布置等具体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施工单位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监理单位要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各单位还应与建设单位保持沟通,及时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建设单位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各单位通过平台上传和共享工程资料、施工进度、问题反馈等信息,提高沟通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土木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选择支护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完善监测体系等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住宅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住宅建筑土木工程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同时我们也应高度重视基坑支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1):118-120.

[2]沈华东,陈锋军.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1):218-220.

[3]杨勇波.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4):252-253.

[4]魏海昆.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20):139-140+143.

[5]杨延祥.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9,(0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