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牛书平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057250

摘要: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学科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为了让广大高中学子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学校应当予以重视,积极帮助地理教师实现教材资源共享,适当调节教师情绪,缓解教学压力,使教师更努力地进行课堂创新和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更快地掌握教材知识。一节高效的课堂应当从导入环节就加强重视,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分析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1.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有许多不足,这是因为地理学科不仅涉及到各种理论知识,同时还涉及各种计算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就难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分散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围绕正确的地理观念,奠定地理理论基础

基于地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应培育高中生正确的地理观,这对地理核心素养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正确的地理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针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人口观、环境观以及资源观等有关内容,来开展相应的地理教学活动。如可以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来发表他们的见解,从而展开相应的讨论活动,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观点加以总结和分析,提出反思。

例如,在对我国地理进行教学时,针对其自然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讲解,地理教师可全面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我国的资源分布图播放出来,其中应包括资源类型、资源储量等,这样学生能够全面认识我国资源的概况,还能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渗透科学发展观念,如创新发展观念、绿色发展观念以及共享发展观念等,以便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我国的政策,培育大局观念,同时强化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2尊重个体化差异,找回地理教育本质

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要求地理教师结合新课程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再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地理作业;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空间及时间,以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应给予其一定的认同,充分尊重其个性特征。而且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另外,针对学习状况有所差异的学生,也应实行针对性的评价。

比如,在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讲解时,地理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的差异性布置符合他们各自学习需求的任务,同时还应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发布课外作业时,也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差异来进行。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地理教师可根据第一梯度,要求他们了解太阳系以及地月系等基本知识任务。这样不但能与学生的学习程度相符,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兴趣,培育其同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针对第二梯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增设一些内容,可让他们去查找些与宇宙文明有关的内容,如银河系中有关彗星的奥秘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第三梯度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来说,地理教师可与其共同开展模拟实验活动,如分析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增强其思维空间,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地理教学策略,营造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夏季,空调制冷时,扇叶片向上拨还是向下拨,才能让室内尽快制冷?为什么?有暖气的室内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室的暖气为什么要安装在位置比较低的地方?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由表象到实质、由认知到科学的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地理现象,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现象,研究成因,验证结论,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简易教具模拟公转。学生在桌子上用绳子做个圆圈,模拟地球的公转轨道,用一个台灯做太阳放在圆圈的中间,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按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模拟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纠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设计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课堂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发现未知,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习能力不同、阅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有梯度,可遵循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水平,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洋流”的课堂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美国小男孩彼得在佛罗里达的海滩上捡到一个漂流瓶,瓶里有一封交友信,写信的人竟然是澳大利亚人。那么,这个瓶子是怎么从澳大利亚到达美国的呢?这个具有情境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寻找答案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结论:总体来看,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探究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无论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还是对整个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别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讲解以及课堂评价等四个方面来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范淑莲.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23):154.

[2]陈慧. 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施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3]张家炳.对症下药 多措并举——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8(03):64-65.

[4]刘晓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5]杨翠.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6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