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下建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崔景洪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霞洞中学

摘要: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热爱地理,积极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自觉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本文立足于初中地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下建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综合素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8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近年来国力不断提高,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也从原先的重分数逐步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这就决定了当下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必须以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现阶段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根本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下建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新以学生为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课程标准不论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还是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核心和焦点都集中在了学生个体上,这就在无形之中决定了未来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是在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发展。

首先,以学生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地位的树立要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放在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上。也就是说地理教师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地位,变主动为被动,由牵着学生走到引导学生走。其次,创新以生为本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也就是说在地理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学生主体地位上。不论是在课堂具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还是在以具体地理知识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上,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课堂具体教学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有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初中地理知识中有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与学习,这一节的课程标准是以一定的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学习,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和气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等。那么,教师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在了解这节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爱挑战、爱探索的成长特点,开展户外教学。带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家乡的天气、当地的气候,或者带学生去到图书馆、博物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了解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这样尊重了学生的成长特点,而且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地理能力

这里所指的角色扮演活动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活动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课前进行认真的准备和设计,课内有效地组织教学。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基于设置好的情境来扮演角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听、说等互动交流,达到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的目的。

例如,笔者曾在教学“长江”时,组织了一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政府官员”“生态学家”“工程师”“船长”“游客”“农民”等角色,甚至可以扮演一些地理事物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角色感知,学生的活动意识迅速被激发,进一步体会到了“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又如,在教学“经纬网”时,笔者组织了如下角色扮演活动:以横排课桌为纬线,纵列课桌为经线,每个学生座位代表不同的坐标点,横排最中间一排的学生都戴上一顶红色帽子,代表赤道,纵列最中间一列的学生都戴上一顶黄色帽子,代表 0°经线,教师进行点拔引导……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在角色扮演中提高理解能力,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和经纬网判读等难点知识。

三、绘制各类地图,增强创新意识

地图是学好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学生需要能够正确地阅读地图、便用地图、绘制地图,做到自如地转换地图信息与文本信息。让学生动手绘图,能让课内知识“鲜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地图”后,笔者设置了一个情景任务:一些同学想在星期天去你家,但不知道路怎么走,请绘制一张“学校—家庭路线图”,让同学借助路线图找到你的家。笔者还提出一些补充条件:①标出指向标;②注明所经过的主要路口、建筑物或其他地标的名称;③根据纸张尺寸绘图。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立即拿出纸、笔画了起来,有的先找合作伙伴,有的相互讨论……对于怎样表示道路和建筑物或其他标志物,学生有的画上符号,有的直接写上名称等。例如医院大楼,有的画上一个长方形,有的画上一座楼房,有的写上名称,还有的先画上符号,再在旁边注明,让同学一看就明白——这就是“图例和注记”。有的学生说自己家特别远,要用一张大纸,马上有同学说可以按比例尺画……学生在绘制路线图的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地图的三要素。星期天,真有学生按照同学的路线图去了同学家。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地图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绘制地图的活动,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实现了学以致用。

四、开展乡土调查,提高研究能力

开展乡土调查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近乡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单一接受知识的状态,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实践力和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地理乡土调查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例如,笔者组织了乡土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新农村建设整治情况:①收集新农村建设整治前后的图片和资料;②入村进行访问、参观、调查;③做好调查记录;④总结及汇报。经过一段时间的乡土调查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同时,学生也提高了严谨治学的精神、不断探究的进取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力等等,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锻炼和发展。

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在逐年更新。现如今,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由原来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成绩,逐步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这就决定了现阶段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通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有效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军.数字化地理教室功能对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J].天津教育,2020(27):50-51.

[2]拓蕴华.从学科层面看深度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8):105+107.

[3]叶莎莎,阙伟康.浅谈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以“黄土高原”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8):46-48.

[4]邢颖,傅良同,姚兴,左成.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学科实践活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5):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