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对列车运行的简单安排,更是一门需要精准判断与高效执行的复杂工作。通过科学的行车调度,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在繁忙的城市脉络中有序地穿梭,将乘客安全、准时地送达目的地。
一、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的重要性
1.1保障轨道交通安全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运行速度快、客流量大,一旦突发情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后果将不堪设想。行车调度员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大脑”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以2023年7月21日重庆单轨2号线为例,暴雨导致树木存在倾倒风险,行车调度员迅速反应,暂停风险区段运营,及时停电处理并开展应急处置。这一过程中,调度员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专业的应急指挥,有效应对了突发状况,确保了乘客安全和轨道交通的顺畅运营。
1.2维护轨道交通稳定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交通秩序。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信号故障、电力中断等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随时可能出现,这些都需要行车调度员迅速作出反应,合理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确保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行车调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越强,轨道交通系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稳定性就越高,市民的出行也就越有保障。[1]
1.3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在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运行间隔紧密,任何一次小小的延误都可能影响到后续列车的正常运行,进而造成大面积的列车晚点。行车调度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安全,还要尽可能地减少突发情况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并且需要通过科学的调度安排和灵活的应急措施,尽快恢复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让轨道交通始终保持高效运营状态。
二、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判断与处理不足
行车调度员在应急处置时需要迅速、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从而做出合理决策。然而,由于信息来源的间接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信息处理手段的局限性,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有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失真或延误,导致行车调度员无法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2沟通协调的障碍
轨道交通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行车调度员需要与各方进行紧密协作,共同应对突发情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沟通协调机制的不完善、沟通渠道的局限等问题,行车调度员往往难以与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可能影响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2.3应急预案的不完善
虽然轨道交通系统通常都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但由于预案内容过于笼统、或更新不及时等原因,行车调度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根据预案快速做出决策。有时,预案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调度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和完善预案,这无疑增加了应急处置的难度和压力。
三、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对策
3.1强化信息判断与处理能力
在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系统中,信息多且杂,调度员必须能够从中迅速筛选出关键信息。为此,要加强对调度员的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系统和工具的使用技巧。调度员在定期的信息技能培训下,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监控设备、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分析软件,实时掌握列车的运行状态、客流量以及设备状况等关键信息。同时,培训还应注重培养调度员的信息敏感度,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准确判断其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
在紧急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任何信息的延误或误判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高效、准确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流程,对信息的具体来源、传递路径和处理责任等进行充分明确,让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不延误。同时,还要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引入到其中,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筛选和整合,为调度员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支持。此外,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让调度员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决策的效果,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2]
3.2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在紧急情况下,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因此,必须确保行车调度员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岗位之间拥有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让调度员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联系到各方,并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另外,还要对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进行充分细化与明确,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通过定期的组织协调会议和模拟演练,可以进一步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显著提高调度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轨道交通应急处置中,时间往往非常紧迫,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沟通效率,进一步优化沟通流程,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确保信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传递和处理。例如,可以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决策机制,允许行车调度员在关键时刻直接做出决策,而无需等待层层审批。此外,还应加强对行车调度员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理解并传递信息。
3.3制定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轨道交通系统庞大复杂,涉及的设备和人员众多,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针对每一种紧急情况,预案都应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责任人、资源调配方式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流程。这样,当突发状况发生时,行车调度员能够迅速找到对应的处置方案,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3]
不同的紧急情况对行车调度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预案的制定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例如,针对设备故障,预案要明确故障识别、隔离、修复的具体步骤和所需时间;针对自然灾害,预案应着重考虑人员疏散、运行交路调整、设备保护等措施。此外,预案还要具备可操作性,让行车调度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轻松掌握和运用。基于此,预案中的措施和流程必须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还应配合定期的培训和演练,让行车调度员对预案内容熟记于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对于保障轨道交通安全、维护轨道交通稳定、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强化信息判断与处理能力、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从而有效提高调度员的应急反应能力,为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的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蓓.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分析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150.
[2]赵晨.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分析与对策[J].科技风,2017,(22):243.
[3]蔡于.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分析与对策[J].城市公用事业,2006,(03):13-15.